第一百七十七章 有喜有憂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最後往鐵包裡面吹風,為的不是提高多少溫度,焦炭燃燒的爐溫不低,出來的白口鐵已經是非常接近高碳鋼的生鐵了。

就多了一點雜質和碳含量,鐵包中最後的氧化反應,去除了一點點的磷、矽、錳、碳,鋼就出爐了。

省了炒鐵和鍛打, 效率大增,產量也會大增。

鍊鋼高爐一爐能出鋼一千五百斤,一天能開爐一次,這樣的高爐,幽州有四座,一年能產鋼兩百多萬斤。這個數量不少了, 東漢末年, 全國一年才能出產五百萬斤鋼,再建幾座高爐, 他能超越整個東漢。

可惜鐵礦石的挖掘速度,物料的粉碎速度,限制了高爐的產能,盲目擴大不可取。

礦洞就那麼幾個。

探礦的得努力呀,他派出去很多探礦隊了,漁陽縣北面山區,軍都山山區,有銅有金銀有煤,土垠、海陽、令支、徐無周邊有煤有鐵,可找不到礦脈啊,他也是只知道這個區域有礦藏,根本不知道具體位置。

空有寶山而不得入,抓心撓肝啊。

高爐在檢查爐膛,另外一座炒鐵爐正要改建, 圖紙和製備流程已經發往漁陽縣和涿縣,那裡的高爐也會改成鍊鋼爐, 鋼的產量會越來越高,打造戰具的工坊,可以提高產能了。

光有鋼錠是不行的,得把它打造出來才有用。

劉襄在甲胃、刀劍、矛戟工坊轉了一圈,秀了一下存在感。

兵器工坊大多改用夾鋼法打造,流水線作業漢朝的工匠原本就是這麼幹的,抽取了幾件成品檢查,質量不錯,沒發現以劣充好的事情。

每件兵器的銘文都記錄了各道工序的工匠,出了問題直接能找到他們頭上,處罰很重,還會連坐,只要工官不出問題,工匠是不敢亂來的。

甲胃工坊的人最多,冷鍛魚鱗甲、鐵扎甲、革甲,工序繁多,對人力的消耗很大。

幾千個工匠忙忙碌碌,可產量卻不高。

沒辦法,一套扎甲兩千多個甲片, 鍛打匠人製作了甲片,過一遍檢查,合格的送到髹漆匠人那,髹漆五六遍,再過一遍檢查,合格的送到巧手匠人那串聯,最後成甲得經過刀劍噼砍和弓弩試射,這兩道檢查工序合格,才會入冊存入府庫。

一個月做不了多少套。

冷鍛甲更費時間,現在一個月能出四套了。

甲胃是真的費時費力,一套鐵扎甲消耗的人力物力和時間,夠武器工坊做出一堆的刀劍矛戟了。

著甲率的提高,太難了。

安平軍鐵甲不到八千,革甲剛剛過萬,還有三千多人,穿著胡人那種劣質的整張皮子的皮甲,這些就是所有的鎧甲了。鑄鐵兜盔倒是不少,已經全軍普及,那個製作的快,用模具澆灌就行,現在鋼材已經能量產,鋼盔肯定要逐步替代鐵盔的。

最後去的弓弩作坊,古人製作弓弩有講究,冬制木,春制角,夏制筋,秋合和,還有什麼北兩年南三年。

其實沒那麼玄乎,也不會兩三年才能出一批弓弩。

冬天伐木是因為水分低,北方需要陰乾兩年,南方潮溼要陰乾三年。

春天割牛角是古人覺得春天牛的血氣旺盛,角更優秀。

夏天太陽熾烈,制筋更容易乾燥。

秋合和這個說法,就是儀式感作祟,其他三個季節都有事做,秋天也不能落下呀,乾脆就在秋天開工組合吧。

大多是封建糟泊,信他個鬼,原料一批趕一批,什麼時候都能製作。

劉襄對軍隊戰具的規劃,弓弩是他最重視的,遠端武器至少要達到七成的持有率,可惜弓弩嚴重不足,現在只能用飛梭替代。

他麾下的所有騎兵都已經裝備了角弓,缺口在步卒這裡,安平軍步卒已經有弩八千具,至少還缺八千,有弓七千張,至少還缺一萬五千張。

弓弩作坊平均兩個月才能出一批成品,弩兩百,弓三百,弓弩匠人的技術要求比較高,也不好弄到手,他手下工匠不足。

看樣子,還是得依靠繳獲。

在弓弩作坊他還看到一個好東西,火牆,應該說是火牆和火炕的結合體。

弓弩作坊不許有明火,容易引起火災,有個叫張悠的曹長,就沿著牆邊用土坯磊了個寬一步,長一丈,高四尺多的,炕不是炕,牆不是牆的建築,裡面規劃了煙道,一邊是室外火爐,一邊是順著牆通往屋頂的煙囪。

他管這個叫暖臺,給工坊的匠人取暖用的。

想法真不錯,劉襄還真是忘記了用火炕和火牆取暖的辦法,一看見這個,他才想起來。

跟張悠說了一下他的想法,火牆和火炕只要煙道的規劃不出問題,土坯、紅磚都能搭建,再用粘土勾縫,是冬天取暖的好東西,比火塘和炭盆強多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就是得注意煙囪,現在百姓的屋頂很少用瓦,還是茅草居多,煙囪得搭建得高一點,還得在下風口,最好做一些遮擋,否則容易點燃屋頂,這麼一想,他有點猶豫,到底該不該推廣出去呢?

說了一下心中憂慮,劉襄問道:“張曹長,你覺得該不該推廣呢?”

張悠撓撓頭,小心的回道:“要是煙道做長一點,應該不會引起火災吧?”

“多畫幾張圖紙,先在各處工坊和縣裡署衙推廣,讓他們多注意,看看效果再說。”劉襄還是決定推廣,但要先試點。

這些地方如果發生火災,有專門的人員看護,出不了太大的問題,就算有損失,劉襄擔得住。

百姓不行的,家中走了水,這種損失他們扛不住,怕是會死人。

火炕和火牆大面積推廣,燃料的需求必定大增,正好推廣煤炭。

煤礦最好的煤,用來煉製焦炭了,次一點的煤送去各個火窯作為燃料,但還有很多劣質一些的碎煤就沒用了,扔在煤廠鋪路都嫌髒,這是浪費。

那些碎煤可以磨碎了加入粘土、石灰,做成蜂窩煤,燃料可是個賺錢的大市場。

燒蜂窩煤取暖很方便,就是需要專門的爐子。

劉襄捨不得用鐵料做爐子,他決定用陶,除了重一點,容易碎以外,沒什麼毛病。

可以用陶做爐篦子和爐膛,外圍用土坯或者磚石搭建主體,這不就解決問題了嗎?

說幹就幹,畫了做蜂窩煤的模具和爐子的圖紙,當場找來工匠製作。

劉襄決定,繼小凌河河魚之後,他又喜歡蜂窩煤了,那些富豪們,也一定會喜歡。

這可是好東西。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光陰之外我有一劍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唐人的餐桌明克街13號深空彼岸宇宙職業選手不科學御獸神秘復甦7號基地
相關推薦
鬥破:從收雅妃為侍女開始無敵太監武帝,冷宮掃地一百年全球進化:我覺醒了SSS天賦重生嫁給了死太監遮天之我有一枚種子魔獸之暗影奧術師御天狂鳳丹麥崛起1890我有一個諸天模擬器我不是氪星人,我是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