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零章 前進吧,大王們!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楊豐和朱棣就這樣解決了馬和的問題。

“不過,我覺得最好給他改個姓。

畢竟他之前支援朱允炆,而且暗中調水軍幫朱允炆守城,後來又去福建蠱惑地方抗拒朝廷。

算起來也很引人注意。

不如給他改個姓,比如乾脆改姓鄭,這樣也就沒有了馬和,只有個鄭和,時間久了誰還記得清,如此也免得有那些胡思亂想的,總是把馬和做的事情,與大王聯想起來,畢竟人人皆知馬和乃大王親信。”

楊豐說道。

“那就依大使,讓他改姓鄭!”

朱棣微笑著說道。

不過這的確很有必要。

說到底他在之前扮演的角色,必須要隱藏的,但馬和是他親信,事實上是老朱賜給他的宦官,如果繼續用馬和這個名字,後世看這段歷史時候立刻就會與他聯想起來,但改姓變成鄭和,過幾十年就很容易模湖了。

鄭和……

鄭和與他無關啊!

他的親信是馬和,這個叫鄭和。

至於為什麼這個鄭和統領水師,還有原本統領水師的馬和去哪兒了?

除非專門研究歷史的,誰會去糾纏這種問題?

楊豐也滿意地點了點頭。

就這樣馬和變鄭和。

至於劉榮,楊慶這些人,都屬於不值一提的小角色,劉榮才只不過是個燕山護衛的普通軍戶,他爹才是個百戶,楊慶也只是鄭和手下一個小的嘍囉。這種人怎麼可能影響朱允炆這種級別的,所以他們在朱允炆的叛亂過程中無非就是個小卒子而已,沒必要深究。劉榮因為要對峙,倒是會在記錄上留下一筆,但楊慶這種連留都不會留,最多說鄭和安排船接朱允炆南下而已。

至於船長是燕王手下另一個親信宦官楊慶……

誰會關心船長是誰?

總之經過一系列操作後,燕王在這場叛亂中扮演的角色,基本上也就無限澹化了,倒是他對撥亂反正起了重要作用。

最先可是他的家廟主持道衍大師北上告變。

而這一點很重要。

這是揭開皇帝遇弒真相的第一步。

然後也是劉榮逃回,最終帶來了真正的元兇。

燕王功莫大焉!

“哈哈!”

然後兩人相視一笑。

既然朱允炆已經南逃,也就沒有必要再管,左右他也就是去廣州,回頭再解決,正好連何家和王弼一起解決了。楊豐等人繼續南下,回到京城後剩下就與楊豐無關了,反正皇后暫時監國,不過事實上朝廷的事接下來就是小公主和她一幫哥哥,尤其是朱棣和遼王主持。其實也沒別的事,因為必須立刻把老朱下葬,而且不僅僅是老朱,他孫子也得趕緊下載,和一直在冰庫裡的老朱不同,朱允熥可是一直被他哥哥拉著當護身符,雖然有防腐措施也撐不住啊。

所以老朱下葬後,必須立刻再把他下葬。

然後還得給他修陵。

好在一邊安葬老朱一邊修他的,也不用太高規格,隨隨便便意思一下就行。

他也等不及了。

而就在老朱葬禮期間,各地也紛紛反正,因為還顧不上管,就隨隨便便下了道旨,告訴各地官員士紳都不要有疑慮,老老實實做事就行,然後各地官員士紳也就信了。

包括福建也在鄭和帶領下,選擇了放開原本關閉的關卡,重新接受朝廷旨意,他本人攔截何榮的艦隊失敗然後北上,也可能是故意失敗,反正他是朱棣的人,楊豐也沒準備朱棣真老老實實。總之鄭和率領水師重新回到太倉,然後繼續統領這支水師,像他這種人才很難得,至少目前大明真沒有可替代的。

這不是朝廷那些水師將領,他們最多也就是在近海轉轉,這可是往返橫渡太平洋的。

這是真正的航海家。

放到大航海時代,那也是頂尖的高手。

楊豐自己都不一定有他的本事。

統帥艦隊,橫渡太平洋,然後在美洲和土著交往,完成蒐集各種作物的任務,再橫渡太平洋返回,期間經歷的是真正千難萬險,絕不是簡簡單單一個往返。

需要他具備各種能力。

航海,軍事,天文,甚至部下的思想工作。

像這種人才得容忍些。

五臺山。

使館三樓。

“諸位大王!”

楊豐看了看正在落座的藩王們。

所有藩王全到齊了,就連靖江王也到了,這時候的靖江王是朱守謙的兒子朱贊儀,他其實剛剛襲封,原本歷史上他甚至到建文二年才襲封,只不過這次朱允熥一繼位就讓自己這個堂弟襲封了。主要是因為朱允炆出逃之事,民間對皇帝陛下非議頗多,所以趕緊讓這個堂弟襲封,顯示自己是兄友弟恭,反正老朱活著時候就已經給這個侄孫封了世子,而且還讓他到各處藩王那裡學習。

不過這次靖江王進京,除了給他叔爺會葬外,更多其實是避難。

朱允炆已經到廣州。

然後繼續以監國身份,要求兩廣安南等地都聽他的。

王弼當然接監國敕。

這樣壓力就到了靖江王這邊,如果他接監國敕,那他就等於背叛朝廷這邊,而朝廷大軍南下討伐,他在桂林是第一個面對戰爭的。如果他不接監國敕,那就意味著他臣服京城,王弼大軍北上,他還是第一個面對戰火的。

既然這樣趕緊跑吧!

反正他是進京會葬,跑的可以說名正言順。

“靖江王,趕緊坐啊!”

楊豐擺出一副周朝先的派頭朝站著的靖江王說道。

“小王只是郡王,如何敢跟諸位叔父並列,等議出結果,小王遵從即可。”

後者趕緊說道。

“讓你坐你就坐!”

楚王喝道。

旁邊還淳樸著的齊王傻呵呵笑著。

他當然也得來,哪怕來湊個份子那也是一個位置,不過他後面還跟著王妃,王妃瞪了他一眼,齊王趕緊畏懼地閉嘴,看起來馴順的很。

靖江王只好陪著笑臉,在最下首坐下。

然後小公主帶著張纓和春姬走過來將一張巨幅地圖掛在楊豐身後。

“今日楊某作為中間人,調停大明皇室紛爭,原本應該是皇后參加,但皇后臨盆在即,不敢擅動,故此委託含山公主代替。諸位如何商議,與楊某無關,楊某只是中間人,給諸位做個證,你們商議出的結果,就是最終結果。”

楊豐說道。

“我家大王不用商議,我齊藩上交所有護衛,全家進京。

都是些窮鄉僻壤,如何能比得上京城這花花世界,只要朝廷每年別少了我齊藩俸祿,我家那些田產商鋪都給我們留著,免得耽誤了大王治病就行了。”

齊王妃很乾脆地說道。

“王妃果然亢儷情深。”

楊豐感嘆道。

齊王妃微微一笑,然後給她丈夫擦嘴。

果然亢儷情深。

諸王全都暗罵無恥。

“我們魯藩一樣,不過世子還沒襲爵,這有些麻煩。”

魯王妃說道。

“嫂子放心,新君誕下之後,皇后就以監國太后下旨世子襲爵,並以嫂子為王太妃。”

小公主說道。

魯王妃滿意地點了點頭。

她要的就是王太妃,畢竟世子不是她生的,她無兒無女,但有這個王太妃身份,就意味著以後她還是魯王府之主。進京之後魯王就算成年,也不過是一個無兵無權的藩王,根本沒能力擺脫她手掌,更何況她還有楊豐撐腰,她兄弟也都手握兵權。

她要的就是繼續控制魯王府。

“我選留在京城,不用就藩了。”

沉王說道。

看得出其實也不是很甘心,不過他也沒的選擇。

“還有誰不就藩了。”

小公主看著唐王等人。

後者趕緊表明態度,唐尹安郢都選擇不就藩。

“不就藩也好,不過藩田還是要給你們的,一家十萬畝,不過由朝廷代替管業,每年賦稅給你們,另外給你們在京城修王府。”

小公主說道。

明朝藩王的藩田本來就有自己管業和朝廷管業,前者就是自己安排手下在各處莊子收租,但租額應該是朝廷定的,因為明朝後期有過藩王收租太高被皇帝下旨斥責。不過就算這個太高,其實也比士紳收的低,但也不是說種藩王的田就舒服了,藩王收租的確不高,但管事的自己也是得撈錢的。

總之和士紳的差不多。

而朝廷管業的,就是地方官根據轄區藩田數量,每年交個固定數字。

至於多少……

給你多少就拿多少!

堂堂藩王和小民爭利,有意思嗎?

比如福王就經常要不到。

至於修王府,現在已經很廉價,主要是水泥大量應用,而且鍛鐵筋,竹筋這些也開始使用,總之成本不會太高的,就是壽命短點。

但是……

那就不關朝廷的事了。

既然這樣,那幾個對封地沒興趣的藩王,紛紛選擇進京。

寧王,肅王,韓王,谷王,代王,珉王……

珉王也不想回雲南了,他回雲南還得被沐成欺負,而且沐成目前態度還不明,說不定是支援朱允炆還是支援朝廷,總之他是不想回去了。所以最終選擇不進京的,就只有燕,周,晉,秦,楚,蜀,慶,遼八王,至於靖江王當然選擇進京。

“諸位,外面的世界很大,好地方很多,何不出去闖一闖?”

楊豐說道。

諸位藩王微微一笑。

闖個屁啊!

老老實實做個寓公吧!

“如此就剩下六位兄長,兩位侄兒,但陛下尚在時候,已經決定這條線之內不留藩王。”

小公主指著地圖上的線。

這條線其實就是明長城,遼東邊牆開始,一直到山海關,然後向西到嘉峪關,根據這條線,遼王,燕王,秦王,慶王,周王,蜀王都在內,剩下楚王算不算得另解釋,畢竟他在安南,倒是晉王確定在外,畢竟他現在已經移藩朔方。

“妹妹直說吧!”

遼王憂鬱地說道。

“爹爹對四哥已經有安排,這個就不用多說了,至於哥哥的廣寧的確在這條線以內,故此有兩個選擇,一是移藩大寧,接寧王封地,至於遼藩產業依舊保留。第二,於大明目前已有之布政使司,都指揮使司之外,擇一地經略,南洋,西域,抑或其他地方都可以,就像四哥一樣,以經略之職節制一方。大明目前已有之布政使司都指揮使司之外,打下的土地,都作為你的封國,以後就如同朝鮮,倭國般只稱臣納貢,但國事皆由自己決斷。”

小公主說道。

“打下的都是自己的?”

蜀王說道。

“對,打下的都是自己的。”

小公主說道。

“但無兵無糧,如何經略開拓?”

周王說道。

他這才幾年,就要第二次搬家了。

“大王,在這之前,你還是大明的經略,自然是帶著大明的官軍,之前我就對大王說過,你可以南下經略印度,在此之前你依然是以周王節制烏思藏,朵甘等都司。故此你可以調動這些都司的兵馬,他們想來也喜歡去印度發財,甚至你可以暫時保留目前的封地,畢竟就算移藩也得有足夠時間才行。你以周王節制轄區,從這些轄區調動兵馬,跟著你南下為自己打下領地,至於期間的軍費,朝廷自然不會不管,燕王西徵不也是花朝廷的軍費?”

楊豐說道。

這樣就可以了。

當然,他並不指望周王真有能力從高原南下印度。

這太艱鉅了。

但這個過程中,原本只是羈糜的烏思藏,朵甘兩都指揮使司,卻可以真正納入大明統治,再說周王也不會吃虧的,他真想南下印度其實也能做到。

走亞東山口的確困難,可走……

好吧,他走哪兒都挺誇張的。

但這關楊豐屁事,反正道給他劃出來了,他走不走,能不能走成就隨便了,再說他就算賴在西寧,其實朝廷也不會往外攆。從小公主的線的確是在內了,但無論楊豐還是小公主其實也都沒真把周王算在遷移行列,他那地方能有人待就不錯了,這兩年周王也是全靠青鹽才撐住。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周王默默看著地圖,明顯有了躊躇滿志的樣子,畢竟朱棣的成功就擺在他面前,朱棣前面是廣袤西域,他前面可一樣也是廣袤土地……

的確很廣袤。

放眼望去一片等待他征服的土地。

但就是中間橫著座海拔最高近九千的巍峨山脈而已。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明克街13號7號基地宇宙職業選手深空彼岸唐人的餐桌不科學御獸光陰之外神秘復甦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我有一劍
相關推薦
最後一個偽太監黑科技直播秀從長生開始修行我,最強戰神聖職火怒龍炎逍遙小儒仙梟雄1990哈利波特與暗影之子破事精英里的保安
作者木允鋒其他書
春回大明朝 滅宋 大明之五好青年 二道販子的崛起 護國公 霸天南 歷史粉碎機 大清之禍害 新大明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