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一章 天恩浩蕩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並不知道自己將面對何等艱難自然環境的周王,最終還是覺醒了他的開拓之魂……

畢竟他四哥的確收穫巨大。

去年從西域弄回來的戰馬,金銀財寶,女人,無不讓所有人驚歎。

光那些護衛的優質戰馬,就足以讓人豔羨,朱棣帶來的護衛騎兵可是清一色的阿拉伯馬,在戰場上鶴立雞群般,他僅僅不到兩年的西征,就收穫如此巨大,那足以證明大明以外好地方有的是。而德里蘇丹國此前已經進貢了一批馬瓦里馬,上次去印度的人也已經回來,沿著恆河一路到達德里的他們,早就將沿途見聞編纂成書並被老朱分發各地。

氣候如江南。

水網縱橫如江南。

土地肥沃。

水稻,棉花遍地。

其民馴順,貴賤分明,卑賤者亦無怨懟之心。

民風平和……

好吧,出使德里蘇丹國的文臣毫不吝嗇讚美之詞,甚至把印度的種姓制度譽為綱常有序,把阿三們的擺爛精神譽為民風平和……

果然都是一脈相承啊!

但這的確讓人有些動心啊!

“楚王想不想接一個經略?若楚王有意,那正好節制安南,然後向佔城,真臘,暹羅等地,此輩雖已經臣服大明,但其地也算諸侯林立,若大王能降伏其地,朝廷是樂意支援。”

楊豐看著楚王說道。

後者深沉一笑。

“大使,小王連安南都還沒收拾好,雖然安南多數都已臣服,但依然有不少野性難馴者以險阻之地抗拒王師。”

他說道。

安南只是臣服而已。

實際上老朱也沒考慮太多,大量豪強都被任命為土司,這些人要說真心臣服當然不可能,要不然也就不用十五萬大軍鎮壓了,這些土司和楚王還有安南都司之間,其實一直有小規模衝突。接下來楚王就算回去,也得先把這些土司鎮壓住,否則搞不好安南會遍地烽煙的,說到底這片土地已經幾百年不歸中原王朝,想要真正統治,沒個幾十年甚至上百年鎮壓是不可能的。

“那不是更好,大王不會不知道楊某在西域是怎麼做的吧?

他們難道不喜歡金銀女人?

大王帶著他們去征討不臣,回去擄掠所得他們儘管拿,南洋那些地方溼熱,瘟疫橫行,平常就是不打仗都經常死一城的人,更何況是打仗。說到底朝廷不好統治,關鍵還是咱們的人太少,既然這樣,那就讓他們的人減少一些。

沒人了,自然也就好管了。”

楊豐笑著說道。

楚王微微一笑。

“受教了!”

他拱手說道。

的確,可以跟楊豐學啊!

他完全可以回去後,帶著那些時不時叛亂的土司,一起去其他小國燒殺搶掠,他們不喜歡金銀嗎?他們不喜歡出去燒殺搶掠嗎?

然後戰爭讓這些土司人口減少,搶到的地盤還是他的封地。

兩全其美啊!

“不過既然溼熱,瘟疫橫行,咱們的人死傷也多吧?”

蜀王說道。

“做什麼事情,總歸不可能一點代價都沒有,多備些醫生藥品,披荊斬棘,篳路藍縷不都是如此?”

楊豐說道。

當然,主要是肯定不會以大明的士兵為主,就是弄一支明軍精銳,然後帶著安南那些土司,後者想燒殺搶掠,楚王想打下自己領地,兩家一拍即合,最後他們出去打仗了,大明開始向安南移民控制。安南都司目前的十五萬大軍,肯定是要逐步回撤,這些都是征討性質,南方各衛湊出,不讓他們回來,他們自己也忍不了。

至於安南,留下十個左右的衛駐防即可,紅河三角洲為主,然後加上沿海堡壘區。

內陸山區就不管了。

讓楚王帶著土司們自己去玩吧!

話說安南內陸山區可不是什麼好地方,阿美利堅天兵都折戟了。

“還有雲南向南這條線,蜀王有沒有興趣?”

楊豐直接說道。

從雲南南下攻略,也就是三宣六慰們,這些的確臣服大明,但臣服大明那就更應該迎接一位大明藩王過去當祖宗伺候著,這也是大明的天恩浩蕩……

都把藩王派過去教化保護他們了還不夠天恩浩蕩啊?

這可是鳳子龍孫!

他們有福了!

所以需要一個藩王裡面形象最好的。

就蜀王了。

“大使,小王怕受不了那裡的溼熱。”

蜀王尷尬地說道。

“呃,大王誤會了,那裡並非什麼溼熱瘴氣之地,那裡是高原,甚至還有放牧戰馬的牧場,且適宜種稻,再說也不是讓你立刻就去,由大王領經略駐雲南,就暫時住珉王府,回頭你給珉王交房租就行。成都的王府田產商鋪都還是你的,以經略節制雲貴川並在三宣六慰之地擇宜居之處,準備妥當後再由沐成率軍護送南下,若一直準備不好,你就一直住昆明。”

楊豐笑著說道。

蜀王秒懂……

這他瑪是逼沐成的。

沐成不給他從三宣六慰之地搶一塊當封地,那他就一直賴在昆明。

反正沐成不敢像對珉王一樣,想方設法排擠,畢竟珉王沒什麼根基可依靠,但蜀王背後可是四川軍團,沐成敢欺負他,是不是想讓瞿能,陳瑄這些大將去找他談談?

“那大使可知何處最適合?”

他問道。

“這裡!”

楊豐很乾脆地指著緬甸中部平原區。

然後他又著重戳了一下一個點。

“尤其是這裡,這就是抹谷寶井所在,西南出的紅寶石,基本上都來自這裡,你佔據這裡就行,然後讓土人挖寶石,把寶石拿到騰衝加工,估計這一樣就能養活護衛。”

他說道。

抹谷寶井這時候價值有限……

朱元章又不好這個,寶井的繁榮是到明朝中後期,達官貴人,富商地主們都開始競賽奢靡之後,這時候士紳敢戴寶石小心被砍死。但接下來肯定要放開服飾限制,所以抹谷將迎來輝煌期,但同樣緬甸的這些土司們也靠著抹谷寶井的利潤,迅速發展起來並成為西南不穩定因素,最終成就了莽應龍。

後者就是靠寶井。

他跟明朝戰爭的核心其實也就是寶井控制權。

甚至不僅僅是土司,內地經營寶石的商人也捲入,明朝中後期騰衝就是寶石加工中心,一堆內地商人在那裡經營寶石,包括後來參與土司內亂的幾個漢人都是寶石商。

所以……

從根源解決吧!

讓蜀王去佔領抹谷,控制抹谷寶石,免得那些土司發展起來。

而蜀王是沒有能力利用寶井發展起來的,因為周圍土司都垂涎欲滴的看著,他敢有不臣之心,這些土司會快快樂樂為大明討逆,然後把抹谷寶井搶到手。而蜀王控制寶井還得跟沐家勾結,畢竟他就三個護衛,軍事實力不足,但跟沐家,甚至四川那些大將合夥就可以了。

這樣抹谷寶井,就成了西南利益鏈中的重要一環。

西南這些將領會盡力的。

很簡單。

像這些傢伙都有家丁,都有宗族親信,就像武裝商隊般往來緬甸經營寶石業務就行。

蜀王需要時候直接以武裝商隊的身份幫忙。

以後大明對外就是要多多搞這種武裝商隊。

衛所性質的移民反而要減少。

這種性質的移民,很容易引起他們的不滿,就像之前大寧那些,但武裝商隊是純粹民間的,完全靠著利益驅動的,就像鹽商在邊塞的商屯,他們移民是為了利益去的,那麼只要利益不斷,他們也就會在那裡世代繁衍生息。

像抹谷寶井這種,那就真的可以世世代代了。

畢竟直到現代還在挖。

而且這種利益引誘下的移民串起來的是鏈式。

從加工,運輸,開採,包括為這條鏈上人員服務的服務業,哪怕是特殊服務業,全都會有的,就像觸手一樣深入緬甸內陸。

蜀王沒有多說什麼,既然不可能再留在四川,那也不妨出去試試,反正失敗也無所謂,大不了不要封地進京當寓公。但如果成功,他就可以擁有自己真正的領地,在自己的領地上做君主了。

剩下還有遼王和慶王。

慶王其實是判斷失誤,他並沒想到還有這條線。

如果沒有這條線,那麼他在寧夏完全可以要一塊封地,那裡的農業條件還是極好的。

但現在……

“我還是進京吧!”

他說道。

“呃,大王,我其實覺得你還是應該出去開拓一下,我都把地方給你選好了,你可以先跟著燕王,然後燕王向西你從西域向南。這裡也有通往印度的道路,只不過你是從西邊進入印度,從這片高原過去,經過一個類似居庸關的山口,就是印度的廣袤平原。

那裡情況類似咱們的中原。”

楊豐說道。

當然,就是這個高原不好搞,有個外號叫帝國墳場。

他其實是想把慶王扔過去,讓朱棣給安排個地方,畢竟朱棣未來擁有的地盤足夠大,全都給他也未免太便宜他了。

“不用了!”

慶王很肯定地說道。

既然這樣……

楊豐一臉笑容地看著他大舅哥。

“那遼王有沒有興趣?”

他說道。

“我倒是更願意下南洋。”

他大舅哥很乾脆地說道。

所以小公主一定已經跟她哥哥說了哪裡最值錢。

“大王,這按照陛下生前所定,以後將專門設立官營南洋公司。”

楊豐說道。

下南洋開拓必須是類似東印度公司這種,大明不是沒有這種類似歐洲殖民者的商業據點,南洋有的是,越南的會安,常年居住數千大明商人,把倭國商人都擠走了。最大的倭國平戶至少三萬大明商人,當然,也可以說是海盜,李旦就是老大,其他北大年,巴達維亞都有,荷蘭人第一次入侵大明,就是北大年的漳州商人慫恿,意圖複製澳門的經驗。

更別說還有馬尼拉這種同樣數萬人的。

但是……

互相傾軋。

不但不會聯合起來對抗歐洲殖民者或者本地土著,反而經常和歐洲殖民者或者土著聯合起來殺同胞。

如果放任民間進行這種開拓,那最後必然是這種結果。

福建海商坑廣東海商,漳州海商扮海盜殺潮州海商。

這是必然。

只有強行把他們納入一個組織才能最大限度避免。

最大限度!

畢竟哪怕大英的船長,也經常拿著私掠許可證搶大英的商船,但有個組織約束,終究要比沒有強,大不了改股份制,就像他的山西開發公司一樣。由戶部,皇帝,楊大使家,再加上民間投資者,最終建立大明版東印度公司。

“大使,你說的是貿易,但我說的是地,朝廷專營南洋貿易,可南洋的地不是還沒主嗎?”

遼王笑著說道。

所以……

“明白了,你不管貿易,但控制貨源。”

楊豐立刻明白了他大舅哥的目標。

這是個很聰明的選擇。

“這樣的話,就得專門設立個南洋經略使了,但朝廷沒有兵,畢竟沒有適合這個方向開拓的。”

他說道。

“這個容易,把這裡單獨設立為一個都指揮使司,然後由朝廷派駐幾個衛開拓,不行就把我的三個護衛移過去,那裡農業,漁業都行。再把迎嘉禾艦隊給我一部分,由我節制琉球都指揮使司,剩下就是向南洋步步開拓,從那裡去呂宋又不遠,再從呂宋向西。

不過得準我在內地招募人手,至於花費我自己掏。”

遼王指著某島說道。

他有錢……

好吧,其實是他妹妹有錢。

所以他從銀行貸款應該是最寬鬆的。

“行!”

楊豐說道。

就這樣遼王也移藩。

當然,目前不能說移藩,除了朱棣,其他都還不能說移藩,只能說開始為移藩做準備,而他們的王府和產業依然是他們的,他們只是各自領一個經略使,然後節制一個或幾個都指揮使司,為自己去打下一塊領地。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什麼時候打下了,認為可以遷移了,他們再正式移藩。

至於朱棣不同。

他的移藩是朱元章活著時候下旨的。

所以他必須立刻搬家去西域。

此前他已經在尹犁給自己修建王府了,而且他的五個護衛裡面,已經有兩個在西域就位,另外三個就看他能從北平帶走多少了,反正不夠的也給他補齊。至於安西,北庭兩都司所屬的衛,接下來也會陸續完成,這個本來就是朱元章活著時候就定好了的。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明克街13號深空彼岸7號基地神秘復甦我有一劍光陰之外宇宙職業選手不科學御獸唐人的餐桌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
相關推薦
最後一個偽太監黑科技直播秀從長生開始修行我,最強戰神聖職火怒龍炎逍遙小儒仙梟雄1990哈利波特與暗影之子破事精英里的保安
作者木允鋒其他書
春回大明朝 滅宋 大明之五好青年 二道販子的崛起 護國公 霸天南 歷史粉碎機 大清之禍害 新大明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