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十)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牛易點頭道:“這藥材裡有一味烏頭,若不是我用銀針測出,幾乎很難發覺,顧員外的病便是因為這烏頭沒有泡製好所致,烏頭在藥方中有散寒止痛、回陽救逆、風寒溼邪之功效,若沒有去除毒素,卻是害人的藥。”聞言顧員外大怒,對著身邊的管事說道:“去給我查明此事,我絕對饒不了這陰險小人。”

既然找到了病因,對於中毒這種症狀,還是牛易的強項,治起病來便順暢了許多,於是便為顧員外開了一張藥方,想必喝上一些時日便會痊癒了。關於張神醫為何要對顧員外這樣做,後然才得知是張神醫受了顧員外的對頭銀兩,利用顧員外的病,讓張神醫做手腳,不想被牛易抓了正著。

從此牛家醫館生意更好了,昔日的貧窮人家,日子也有了盼頭,牛二寶跟周氏整天樂開了花,幫著採買藥材,整理切片,後又收了二個學徒幫著稱藥配藥。

不想好日子沒過上幾天,禍事降臨,張神醫收買了當地衙門中的典吏,說是牛家醫館沒有朝廷行醫照書,無法課稅,要罰銀還要關閉醫館。面對官府的壓力,牛家醫館想要生存下去就很難了,行醫的文書要有太醫院統一頒發。

在這裡就要說說古代行醫的事,在明朝以前行醫不需要資格證明。這是因為習慣法使然。但是自明朝起,國人行醫是有“證照”的。如果違規一次,終身不得行醫。

明朝以前求醫,一般只尋找老中醫。醫家祖上三代從醫的,才會去求治。一般的江湖郎中,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去找他治病。如果郎中因為誤用了方子,害死人命,朝廷也會派人來檢驗。取證的時候,會向本縣本鄉的名醫求證,看醫生開出的方子是否有違常理。比如自宋朝開始,會在縣裡惠民藥局設醫生,免費給窮人看病外,就是查驗一些江湖郎中的藥方,是否亂用方子。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到了明朝後,從醫的人家是子承父業,世代沿襲的。一個人是不是合格的醫生,朝廷有戶籍可查。如果違規用藥,朝廷可以“不許行醫”。可見,古代雖然沒現代意義的“行醫執照”,但肯定有區別醫家與常人身份的證明文件。但凡開設醫館、藥局,必須出示相關的檔案,而這個文書就要有太醫院中的太醫署頒發,如果沒有,肯定辦不成。可能大家聽說過御醫,也聽說過太醫,很多人想當然認為二者就是不同的叫法而已。其實二者還是有區別的,御醫就是太醫,但太醫卻不一定是御醫。御醫是一個有正八品品級在身的太醫,而太醫卻不一定是有品級的,比如食糧醫士、冠帶醫士、支雜職俸醫士和支品級俸醫士等太醫就都是無品級的。太醫品級有高於御醫的,也有低於御醫的。比如院使、院判的品級是要高於御醫的,院使是正五品,院判是正六品。再如吏目的品級是要低於御醫的,吏目是從九品。御醫是有單獨看病,處方權的,而太醫卻不一定有。比如太醫院中的醫生,他們就是沒有單獨的看病與處方權的。御醫的醫術是太醫中最為高超的一類人,多數太醫是比不上他們的。明朝是一個等級非常森嚴社會。

《大明律》還明文規定,如果醫生開錯方起了糾紛,可以找別的醫生專家來驗證。這就把過去處理醫療糾紛的習慣,正式納入了法律明文當中。能有更加有效地保證百姓的安全了。

可是像清澗這樣的一個西北縣城,人口不過幾千,最缺的就是藥局及醫館,連江湖郎中也很少,行醫通常官府是不會管的,除非鬧出人命,有人上告時才會上綱上線,這一下就把牛家醫館徹底給打趴下了。

牛易一家不得不關閉醫館,另尋出路,最後牛二寶帶著全家來到了米脂開店行醫,可是搬家的花費很大,已經把這幾個月來牛易行醫賺來的銀錢全部花費了,無力重新租店鋪門面房,連居住的房也租不起,牛易道:“只要全家有一個容身之所,先行腳行醫吧。”就是跟算命測字一樣,手裡拿著一個幡,上面寫著“半仙”這種,江湖郎中也是一樣,打一個幡,上面寫著“手到病除”等字樣,可是這行醫,收入跟叫花子差不多,很難吃口飽飯,更別說養活全家了。

某日牛易行腳到城門口旁,看到一張斑駁的告示上寫道:“延綏區移民平安鎮者,賞地十畝,免賦稅三年,住房一間,行商者鋪面房一間,並給與一切便利... ...”後面的字因風吹日曬已看不清,牛易一想不管是什麼,官府的告示不會有假,最說在米脂這樣下去也不是個事,只會拖累全家,何不去平安鎮碰碰運氣,連忙趕回家中跟爹爹牛二寶說了此事,牛二寶一聽有這樣的好事?此地距平安鎮只有幾十裡路程,到哪裡不能安家,只要有房住就好辦,當即就同意了牛易的想法,為了保險起見,又特意去問了街上的許多人,打聽平安鎮的事,目前在米脂城內的許多商家,都在平安鎮上設有分號,原因很明白,可以白得一間商鋪,地十畝,那怕沒什麼生意,這些全是不花銀子的,何樂不為,就這樣一家人次日趕著牛車去往平安鎮。

目前在平安鎮最忙的就數知事邱駿了,前來平安鎮上的人家越來越多,從四面八方湧來,全是拖兒帶口的,沿著無定河走向的平安大道兩邊上,建起了數不清的商鋪,連綿十餘里,有平安伯府出銀建的商鋪很獨特,簡單易用,也有有錢商戶自己建的樓角,還有知事府衙門出面的官家住房,一排一排地聯房,章子俊稱為“排屋”,這些房子結構很簡單,磚柱子上架人字梁,每間房隔斷是用黃土坯打牆,隔熱隔音效果比磚牆要好許多,一排就是三十間連在一起,這也是為了房子的穩定性,加上前有一個小院子,後有一塊菜園地。

一排房算下來造價低廉,卻也擋不住數量多,最大的成本就是磚瓦及房梁了,這些都可以自產,在造房跟不上需求時,就開出幾條路,平整一些梁卯出來挖窯洞,挖窯洞的成本遠比造排屋要高,在沒有機器幫助下,靠人工挖一個能住人的窯洞,很費時費力不說,也要用到磚瓦,成本不減反增。

所以目前章子俊最大的苦惱就是無米下鍋,幾萬兩銀子打個水泡,到處需要銀子,在這裡不像是在廬州,無稅可收,每年還要讓朝廷救濟,投入產出不成正比,目前投入的都是一些長遠專案,缺少短期能賺快錢的專案,那麼開設一個食品加工廠,罐頭食品廠,鐵鍋廠,制鞋廠,制包袋廠這些作坊式工廠都是有關民生的需求,就說食品加工廠,專門生產炒米糕、各種餅乾,紅薯幹等,因為這些食品保質期很長,也能墊飽肚子,還可以當成軍糧。罐頭食品廠主要醃製各種蔬菜、醃肉、鹹魚幹、幹紅棗、糖水果品等,用陶瓷瓦罐包裝也能當成軍糧,反正不容易壞的食品加工,明朝可沒有真空包裝,也沒有防腐劑,只能用醃製的辦法來儲存食品。還有制包袋作坊也是章子俊想出來的,在古代裝什麼東西都是用一塊布,打個包袱,現在章子俊就用各種布做成各種大小袋子,可系腰上,可背肩上,大一點手可提,最大一點做成雙肩包了,還有就是旅行包了,比用藤藍、木箱要輕便的多。

制鞋廠專門製作羊皮、牛皮鞋子,主要是保暖性好,採用工廠方式製作成本減輕,而且一般人不會去做,能穿一雙布鞋已經不錯了,所以很有發展前途,要知道在古代這些衣食住行方面,全是自產,能不花錢的堅決不會去買,衣服自家縫,鞋子自家做。所以許多東西做出來不一定能賣的出去,最好的辦法就是讓朝廷購買,用在軍隊上,慢慢地滲透到民間。所以罐頭作坊小罈子裝的全是醃製的果蔬,醃菜,醬菜什麼的,這樣做不光保質期延長,在明朝這樣食鹽很貴的社會來說,可當成鹹味,可省了買食鹽的錢,發展前途巨大。

其實在明朝這些生活相關的東西,只是沒人去做出來而已,缺少商品種類,商品匱乏只要做出來,就能賣出去。比如鐵鍋廠生產出生鐵澆注的鍋,有多少就能賣多少,高檔一點的就有熟鐵鍋。農具廠生產出來的鐵鍬,鐵扒犁、鋤頭、各種刀具、榔頭、斧子等都是硬通貨。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我有一劍7號基地明克街13號神秘復甦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宇宙職業選手光陰之外唐人的餐桌不科學御獸深空彼岸
相關推薦
重生之再造豪門笑死,老祖重生還要靠搜刮秘境養活宗門?穿書後,皇妃每天都在拆自己cp寒門皇妃千千歲華娛另類導演神棍皇帝平天下修道種田平天下代號NOX都靈啟示錄霧中啟示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