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章 前所未有的大明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從東海之外乘船而歸的報捷官兵們,腳下不停,手持軍令一路暢通無阻直入應天城。

外金川門大街、金川門外大街、金川門內大街、鼓樓外大街、黃泥崗、魚市街、三眼井、蓮花橋、洪武街、珍珠橋、西十八衛、西皇城根北街。

東征大軍的官兵們,一路到了西華門外。

“東征大軍捷報!”

領頭的官兵張著已經乾燥發熱的嘴,衝著城門下的禁軍喊了一聲。

戍守城門的禁軍們心中一跳,連忙搬開阻攔,開啟城門。

朝廷各方大軍的軍報,歷來都是暢通無阻的,更何況是這樣的捷報,沒人敢阻攔下來。

……

啪嗒啪嗒啪嗒……

文淵閣裡,腳步聲頻頻。

四位內閣大臣盡數在場,吏部尚書翟善、戶部尚書鬱新、兵部尚書茹瑺、工部尚書王儁、刑部尚書祁著、左都御史蔣毅、通政使來徵一一被叫入內閣。

另有上林苑監正袁素泰、五寺卿悉數到場。

而除了文官之外,大都督府下的五軍都督府的都督以及在京功勳,亦是盡數到場。

“東征大軍創滅國之功?”

從未如此人滿為患的內閣之中,身著顯赫大紅袍的袁素泰,臉上帶著喜色,輕口詢問了一句。

東征大軍回京報捷的官兵就單膝跪在屋內,感受著周圍一眾大老所帶來的壓力,只覺得比深陷最險惡的戰陣還要有壓力。

解縉望了望密密匝匝的人群後面,那裡是內閣門外空蕩蕩的庭院。

任亨泰望著滿屋子的人,笑著臉看向袁素泰:“少師請坐吧,上林苑那般多的事情還要少師每日操心,實在辛勞。”

滿屋子盡是朝廷的部堂大員,正印堂官。

但任亨泰偏偏只叫袁素泰坐,可在場眾人卻沒有一個人有意見。

袁素泰憑著拉高糧食產糧的功勞,就足夠死後配享太廟了,和這樣的人物爭比,那完全是屬於傻子。

借調在文淵閣當差的翰林們,親自搬來了凳子,放在袁素泰的身後。

袁素泰心知推脫不掉,便只好拱拱手坐下。

這時候,解縉方才開口:“諸位也都坐吧。想來殿下也快要過來了,諸位稍安勿躁。”

有了次輔的一句話,眾人這才面露笑容,一一尋了位子坐下。

吏部尚書翟善有些羨豔於四位任亨泰四人,自己分明是國朝的天官,品級上更不曾低矮,但如今新政當下,內閣新立。

朝廷裡便是從未曾明旨過內閣的規格,但規矩卻已經悄然的立了起來。

天官又如何,在內閣也要有了等著人家搬凳子。

內閣四人中代表大都督府的徐允恭,左右看看今日裡人滿為患的內閣,雖然他已經極力的剋制著心中的喜悅,但紅潤發光的臉頰,無不在訴說著他內心深處的歡喜。

今天是屬於大明朝武人們的高光時刻。

滅國之功,是大明的將士們送回來,獻給君王的。

徐允恭壓制不住的,目光一次次的看向坐在一起的朝堂勳貴們,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笑容。

蹬蹬蹬。

內閣外,終於是傳來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

大群的人從外面趕了過來。

朱允熥身上還帶著奶香味,胸口上還溼了一大塊,不曾來得及更換衣裳,就急匆匆的自乾清宮那邊趕了過來。

在他身後,是朱高熾一個人。

隨行的護衛們,則是停在了門外。

朱允熥走進屋內,也不等在場文武開口,便當下壓壓手說道:“都坐著吧。陛下讓孤轉告,陛下他本該是親聽這捷報的,只是乾清宮那邊有事纏身,便讓孤先過來聽一聽具體,也與諸位定下瀛洲道的後事。”

雖然皇太孫讓大夥不必起身,但在場眾人,包括任亨泰四位內閣成員,卻是紛紛拱手起身。

任亨泰作為現如今大明朝堂的領班大臣,躬身上前,滿臉悅色:“東征大軍創立滅國之功,乾坤而定瀛洲道,臣為大明賀,為陛下賀,為殿下賀。”

朱允熥擺擺手,見著在場眾人一個個站著不動,也只能是尋了主位坐下。

任亨泰這才輕咳一聲,看向那回京的東征大軍官兵:“你且再與殿下說清了瀛洲道那邊的詳細。”

說完之後,任亨泰自己才落了座。

等到他坐下,在場的其他文武便一一坐定。

朱允熥和顏悅色,看向臉上掛著緊張的報捷官兵,輕聲道:“說吧,早點說完了,宮裡頭才好賜下賞賜,你們也好自去吃喝。”

那官兵是第一次見到這般多的朝堂大員在身邊,也是第一次見到皇太孫殿下。

不過,皇太孫殿下卻沒有戲文裡的那等森嚴威武,倒是顯得很是和善。

官兵深吸了一口氣,便將瀛洲道帶回的訊息重新梳理了一遍,在這文淵閣裡一一道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回殿下,月前東征大軍乘水師戰船抵達瀛洲道外海,接大將軍令,水師分兵三處,籌備一舉鼎定瀛洲道局勢。

一處往京都城,一處往足利家族心腹之地,一處往三方交戰之處。

是日,大將軍領軍臨陣,驅吉野家族兵馬攻城。時逢足利家族大軍而至,吉野家族陣前反叛,敵軍四面而來,八面圍殺,敵軍以數倍於我之兵力,意圖圍剿我軍。”

嘶……

東征大軍回京的官兵,平靜的訴說著一場波瀾壯闊的戰爭,內閣中卻傳來一陣倒吸涼氣的聲音。

誰都知道,大明原本在倭國的鎮倭大軍只有兩萬餘人。還要分守石見銀礦、金銀島兩處,此次更有數千兵馬去了南朝京都城。

能到前線的兵馬,也只有萬餘人左右。

倭國在怎麼是彈丸之地,此等合圍明軍的陣仗,怎麼也得拿出五六萬的兵馬吧。

回京的官兵將以文字記錄的捷報透過語言說出口。

內閣中的官員們,已經在自己的腦海中描繪出了一副慘烈的戰爭畫面。

落日之下,不足萬人的明軍被壓縮在狹小的戰場上,四面八方是山呼海嘯、密密匝匝數不盡的合圍過來的倭人。

那一戰,定然是慘烈的。

哪怕明軍的戰力傲視群雄,但在異國他鄉,面臨數倍之敵,明軍也定然是損失慘重的。

內閣中,多了幾分沉重和傷痛。

自倭國回京的東征大軍官兵眉頭不由皺起,頗為不解在場的這些朝廷大老們,怎麼忽然之間就一個個的臉色凝重了起來。

難道他們是覺得大軍殺敵還不夠乾脆利落?

朱允熥目光澹澹的看了官兵一眼:“你叫什麼名字。”

他倒是有些明白在場文武的反應是為何,也清楚這個從倭國回京的官兵心中所想。

牛大富臉色一緊,抱拳低聲開口:“回稟殿下,小的乃是東征大軍、步軍前營、第三千戶所、第四百戶百戶牛大富。”

“倒是個好名字。”朱允熥笑了笑,揮揮手:“你且繼續說,前線當日大戰後續如何。”

因功,已從總旗官升至百戶官的牛大富,清了清嗓子。

“回殿下的話,當日我軍面臨數倍之敵,大將軍面無懼色,軍中同袍人人昂首挺胸,戰意盎然,求戰似渴。

敵軍合圍我軍,前鋒騎兵已經近至我軍陣前百步。剛好那時候,朝廷援兵來到,攜水師戰船上的新火炮,急行奔至戰場。

一時間萬炮齊鳴,聲勢浩大,天崩地裂。倭人倭馬俱膽寒,不敢再前。火炮落入敵軍之中,頃刻間滿天殘肢斷臂,鮮血橫流。

大將軍命軍中鼓手大動,戰鼓長鳴。大軍出陣廝殺,與援軍裡應外合,圍殺敵軍。”

內閣裡又響了啊的一聲。

眾人尋跡而去,便見工部尚書王儁滿臉的詫異:“水師戰船上的火炮,竟然能跟上大軍急行的速度?更有那般大的威力?”

說完之後,王儁一張臉都紅了起來。

在他身邊的兵部尚書茹瑺,不曾出聲,只是嘴巴卻輕輕的動了兩下。

蠢貨。

他王儁一個工部尚書,竟然不知道朝廷為水師戰船新造的火炮,能有多大的威力,能有怎樣的改進。

王儁心中頓時有些慌了,目光不由自主的看向四周。

果然,入眼皆是一眾朝中同僚同情的看著自己。

而就在這個時候,內閣末位的高仰止卻是忽然開口:“若是微臣沒有記錯的話,水師現在所用的新火炮,還是工部左侍郎張二工,在太平府礦那邊的工坊裡頭弄出來的。”

他這話一出,內閣中頓時響起幾道細微的譏笑聲。

解縉有些無奈的低著頭側目看向自己的學生。

首輔大人則是端起了茶杯,藉著潤嘴的功夫,澹澹的掃了這位小高閣老一眼。

王儁整張臉已經紅的和煮熟了的蝦一樣,額頭上滲出一層密密的汗水。

啪嘰。

王儁兩手一抖,在眾目睽睽之下徑直的跪在地上。

“臣失察,有罪。”

牛大富有些不解,目光奇怪的看了一眼跪在自己身邊的穿著大紅袍的工部尚書。

怎麼好端端的,自己還在說著報捷的事情,這人就跪了下來,還說自己有錯。

朱允熥身子向後一靠,端起手邊的茶盞輕飲一口,臉上露出一抹笑容:“這是今年的祁門紅?”

任亨泰當即開口:“入了秋,再喝綠茶就顯得不太合宜,換上這祁門紅略當養胃。”

“是有些不合宜……”朱允熥又飲了一口祁門紅,放下茶盞,這才開口道:“今天議的不是東征大軍的事情嗎?怎麼王部堂卻要請罪,且起來吧。”

王儁心中無聲的悲鳴著,整個人都軟了。

半響後,王儁這才顫巍巍的爬起來,躬身抱拳:“微臣領命。”

而後王儁就退回到了位子上。

內閣中,無數道目光在流轉著。

工部要完蛋了!

所有人心中都清楚,不合宜的不是這個時候喝不喝綠茶,而是身為工部尚書的王儁卻不知道水師新配的火炮,很不合宜。

不合宜,那邊如這時節不適合綠茶一樣,給換成祁門紅也就罷了。

牛大富仔細的揣摩了一下,覺得剛剛發生的事情似乎都與自己無關,見此刻也沒有人在說話,方才繼續陳述。

“此戰,我軍殺敵四萬五。”

他一句話剛剛出口,整個內閣中便是一片譁然。

殺敵四萬五,和擊敗敵軍四萬五,開始有著天壤之別。

僅僅是這一句話,四萬五千餘倭人,就葬身遠離此處應天城的戰場上,死在了明軍的刀槍之下。

這是不留活口的做法!

瞬間,所有人都反應了過來。

包括任亨泰在內,眾多文官目光移向了安坐其上的皇太孫。

殺伐太重。

朱允熥卻是靜坐不語。

牛大富繼續道:“殺敵之後,大軍索敵,羈押倭軍一萬八千餘,由大將軍簽發軍令,發往石見銀礦及金銀島擴大朝廷開採規模。

京都城一方,則有我軍近萬兵馬,並水師戰船臨城炮擊。我軍內外匯合,破開城門,雖然我軍有心施救,然炮火之下,京都城內吉野家族成員及倭國天皇,皆不幸蒙難,葬身火海,京都城所建王宮如今已是一片白地。

戰後,我軍本遵軍令,安撫京都城民,卻不想營中官兵屢遭倭賊設伏襲殺,引動城中百姓暴亂。我軍為保自身安危,只得亮出刀槍。

接連五日,方才平息京都城中動亂。事後軍中典吏核對,因倭賊作亂,牽連城中百姓,事後僅有不足八千百姓倖存。

京都城中我軍上報中軍,中軍合議,為免城中倖存觸景生情,已將那不足八千百姓合攏聚於城外碼頭,暫為安定。並捷報發來京師,奏請朝廷準遷百姓於瓊州府鐵礦,以促新居之地,安定民生。”

自吏部尚書位升入內閣的任亨泰,沉吟了良久。

他實在想不出,這樣的奏對,到底是東征大軍裡頭哪一位想出來的。

滿口的仁義道德,滿口的為倭民著想。

一座屬於倭國南朝吉野家族統治核心的京都城,戰後只剩下不足八千城民。任亨泰已經不想去計算,這座城中在那幾日裡到底死了多少人。

所謂倭賊作亂,裹挾百姓。

恐怕也是粉飾了無數次之後的說辭吧。

這樣的大明,似乎已經和自己曾經認識的大明不一樣了。

“好!曹國公宅心仁厚!實乃吾輩楷模!”

近日,剛剛從西平侯沐英麾下,率領部分在外京軍回京輪換的景川侯曹震,勐的拍著大腿喊了一聲。

於是,任亨泰的臉色更加的鬱郁了起來。

………………

☞月票☜☞推薦票☜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宇宙職業選手不科學御獸我有一劍7號基地唐人的餐桌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明克街13號神秘復甦光陰之外深空彼岸
相關推薦
史上最強煉器師機鬥巔峰都市修仙:宿命網遊:從稻草人開始無敵S級勇者的我選擇躺平重生之港島豪門琅琊風起時紅樓假庶子從吞噬開始萬倍增幅重生北魏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