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一章 絕對正義,誰敢言不義?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仁,乃儒家之經典。

以仁為核心,中原在數千年的漫長歲月裡,構建起了一個相對公正的社會秩序。

師出有名,攜大義而伐之。

這是國家對戰爭的定義。

強如白起,便有不世之軍功,卻因為坑殺過多,而背上了一個殺神的名號。

這算不得一個好的名號。

內閣中,任何一個人用腳指頭都能想到。

當日京都城中,就沒有明軍想要去施救吉野家族和倭國天皇。更沒有任何裹挾百姓作亂的倭賊,也沒有什麼為了安定民心欲行遷徙的奏請。

東征大軍就是血淋淋的將整座京都城殺的只剩下不足八千順民。

然後,還要將這些倖存的人,發配到萬里之外的瓊州府去挖礦。

可是……

大明軍中的那幫莽夫,什麼時候竟然學會了滿嘴的仁義道德,送到朝廷來的說辭,竟然讓人挑不出半點的毛病。

景川侯曹震那句‘曹國公宅心仁厚’,不斷的迴盪在文官們的腦海之中。

如果將一座偌大的京都城殺的只剩下不足八千人,也能算得上是宅心仁厚的話,那現在內閣裡的所有人,都可以用在世聖人來形容了。

以戶部左侍郎、參知文淵閣而入列今日內閣捷報聽奏會議的夏原吉,卻是低著頭無奈的笑了笑。

旁人不知道,但他心中卻是清楚。

那個牛大富在內閣中的說辭,定然是鐵鉉那廝事先就交代好了的。

整個東征大軍裡面,也只有那廝才能說出這樣的話了。

猜出了幕後黑手,夏原吉不由抬起頭,看向和任亨泰一左一右坐在皇太孫身邊的解縉。

當初他們三個人與太孫結識結交,太孫待他們三人可謂是推心置腹。如今解縉成了內閣大臣,自己也走到了戶部左侍郎的位置上,鐵鉉雖然不在京中,卻還是領了一個兵部左侍郎的職位。

當初三人在太孫面前許下的承諾,三人早就已經不再說出口,但每一樣事情卻都在堅定的履行著、實現著。

一個前所未有的大明,正在所有人的關注或不曾察覺下蛻變著。

“大軍在外,情形萬變莫測。本朝軍馬,皆遵皇命,雖不至生出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的事情來,但順應時事而動,也是合乎情理,不違規矩的。”

內閣裡眾人心思各異,徐允恭就在這一陣的平靜中,輕聲開口。

他抬起頭,從身邊的國家功勳們身上掠過,又到了文官那一頭,尤其是在兵部尚書茹瑺、吏部尚書翟善兩人身上停留多了幾息,而後是掃過太孫左手邊的任亨泰,最後定在朱允熥身上。

“殿下,倭國前些日子是個什麼情形,我等遠在這應天城中,全然不知。便是近日發生的事情,也不曾知曉。

若是在外將臣,事事都要先行知曉朝廷,再去做事,恐怕現在聽到的就是大軍潰敗的訊息了。若是如此,倒不如將外頭的大軍都撤回來。

至於牛百戶所言,京都城有倭賊裹挾百姓作亂。便是不多,卻也是有的。而大軍在外,遠離中原,將士們本就是緊繃著一個弦,唯恐什麼時候遭了襲殺。

這個時候,朝廷便不能奢求將士們有多少的分辨能力。若是嚴控那些遠離故土的將士,去分辨眼前哪個是好人哪個是賊人,就實在是強人所難了。

我等軍伍中人,皆知領軍在外,最怕夜晚。因為那個時候,誰也不知道營外有什麼,誰也不知道夜幕下會發生什麼。

試問朝中將領們,哪個不怕領兵在外的時候,不怕自己軍中發生營嘯的事情?”

徐允恭一番長篇大論,似乎是有意將要這個問題放大的樣子。

任亨泰終於是沒忍住,想要制止徐允恭繼續說下去。

“魏國公,你此番言論,究竟是何意思?”

徐允恭側目看向任亨泰,抱起雙手:“望任閣老知悉,大軍在外,四處皆為殺機,實乃不易。

我朝今次定下征討經略瀛洲道之國策,是要收瀛洲分設數道,置於朝廷中樞治下。

那麼朝中就要保證東征大軍的戰力和軍心穩定。朝廷到底是要一個動亂四起的瀛洲,還是要一個可以遷徙我朝中原百姓往來,朝廷派遣流官牧民的瀛洲?”

解縉眼角餘光掃到正要開口的任亨泰,當下便搶先開口道:“朝廷自是要一個安定的瀛洲。”

徐允恭哼哼了兩聲,站起身面朝朱允熥拱手躬身道:“殿下,既然朝廷要一個安定的瀛洲,那就該相信前線的將士們,相信東征大軍的將臣。國家養兵千日,王爵懸賞,我朝不會有聽調不聽宣的兵鎮,國家也不該有秦檜之流的言論離心君臣。”

“魏國公!”任亨泰動了一絲怒意,目光鋒利的盯著徐允恭,沉聲道:“本朝沒有秦檜!更不會有前宋舊時發生!魏國公身為大明公爵,不該有這等言辭出口!”

朱允熥的左手抬起,朝著任亨泰壓了壓:“朝廷沒有因言牽連獲罪的例子。魏國公所言,亦可算是警示朝堂,不做那秦檜之事。”

任亨泰心中無奈,卻只能是側身拱手:“微臣領命。”

徐允恭面色不該,繼續道:“東征大軍意欲施救吉野家族及倭國天皇,此乃仁義,不曾救下,此乃無奈,於軍中無錯也。

京都城滋生倭賊,裹挾百姓犯上作亂。依大明律,也該是重典懲治。更遑論是在大軍眼前,為保大軍穩定,動用刀槍平定騷亂,亦是情理之中。

移百姓於城外,遠離戰火。今次之後,瀛洲設道,皆為本朝治下之民,徙本朝百姓於本朝瓊州府,自無錯漏,亦是情理該有之事。

臣斗膽奏請殿下,準允東征大軍於瀛洲一應軍機之事,有自行量裁之權。朝廷若為體統規矩,只需遣都察院官員往瀛洲,先設巡察一職,督辦瀛洲戰後軍紀。”

“魏國公!”

任亨泰這下真的急了,今天東征大軍能屠得京都城只餘不足八千人,來日得了自行量裁便宜行事之權,還不知來歲瀛洲能餘下多少百姓了。

他當下急聲出口。

繼而又轉頭,臉色憂慮的看向朱允熥:“殿……”

“準。”

任亨泰的話還沒說完,朱允熥便已經輕聲開口,說出了一個準字。

徐允恭順勢開口:“微臣領命。”

任亨泰強撐著,沒讓自己倒在身後的椅背上。

身為多年的朝堂命官,任亨泰很清楚,大軍撒出去,那就是一把把不受控的刀子。刀子似乎要殺人見血的,朝廷也希望在外的大軍能斬殺所有的敵人。

便是任亨泰自己,同樣認為,朝廷的軍馬在外就該是征伐的。

可是,征伐殺人的物件卻要有所分別。

戰場上那四萬五的倭國士兵被殺,任亨泰除了意外於東征大軍的殺伐力度,卻再也沒有更多的想法。

但如京都城中的那些百姓,那都是手無寸鐵的平頭百姓。

如此殘殺,實在有違仁義,有損大明的顏面。

然而東征大軍給出的解釋很充分,也很正義。

甚至可以說,這是絕對的正義,無可挑剔。

當朱允熥從嘴裡說出那個準字之後,任亨泰已經決定,日後東征大軍報於內閣的奏章,自己一概不理,交由解縉他們去處置。

眼不見心不煩。

倭人要遭老罪了。

眼瞅著對面那幫武夫,在皇太孫說出了準允東征大軍便宜行事之後,任誰都明白,京都城的事是第一次,但絕對再也不會是最後一次了。

瀛洲本土之民十不存一?

不由的,人們想到了有關於皇太孫的一側小道消息和傳聞。

大明朝的皇太孫不喜倭國倭人。

這一次的征伐倭國,雖然有著朝廷財政收入和用工的因素,但誰也不會斷言其中沒有皇太孫對倭國的厭惡存在。

曹震難得回京一趟,等大都督府重新整頓好京軍諸衛,他不日就要重新領軍離京。

像如今朝中這樣的熱鬧,他向來是熱衷的。

曹震瞧著周圍沒人開口了,他便看向牛大富:“牛大富,你且繼續說,把話說完了。”

牛大富點點頭,他不太認識在場的文官們,卻認識景川侯曹震這些人。

“京都城一事暫定,大將軍又令大軍圍攻足利家族。攻城五日不下,軍中炮火炸膛一十七尊,軍中稍晚會報由大都督府、兵部、工部知曉。

大軍圍攻足利家族五日,城破。方才得知,足利家族卑劣手段,以百姓衝抵官兵守城,奪百姓之米以作軍糧。

我軍入城之日,城中無一百姓倖存,皆被倭軍所害。倭軍負隅頑抗,我軍無可奈何,屢屢勸降不成,只能繼續執行軍令,與倭軍搏殺。”

大明是正義的,絕對的正義,誰也不能說大明不義。

牛大富說完之後,偷偷的打量了一下周圍的朝堂大老們,腦海中回想著鐵先生在自己回京前交代的話。

鐵先生是個很好的人,牛大富固執的認為,鐵先生不就該在倭國和他們那群大老粗待在一起,而是該在這文淵閣裡的。

所以像鐵先生那樣的好人說的話,牛大富歷來都是牢牢記在心中的。

鐵先生還說,只要自己不說錯話,將他交代的話都說出來,東征大軍的日子就能更好過,在瀛洲做事也能更方便,軍中的弟兄就能少死很多很多,少很多很多的傷亡。

於是,牛大富繼續將最後的話說出口。

“我軍平定足利家族主城之後,四方皆有倭國南北兩朝殘餘舊部襲擾,又有亂兵禍亂地方,殘殺劫掠百姓。

大將軍為瀛洲百姓計,為東征大軍穩定計,為朝廷社稷計,下令東征大軍分赴瀛洲各地,清剿亂賊。

然,亂賊每到一地便不留活口,十室存一,千里白地。

我軍每到一地,清剿為主,兼輔收攏百姓。

屬下回京登船之前,大軍已收攏瀛洲百姓三萬餘,大將軍命屬下回京奏請朝廷,此三萬餘瀛洲百姓,該如何處置。

是安居瀛洲,亦或遷徙別處,請朝廷斟酌行文。”

正義!

除了正義還是正義!

代表大明的東征大軍,在瀛洲所行皆為正義!

牛大富的話終於是說完了,內閣裡,所有人都彷若是看到了曹國公李景隆,提著那柄血淋淋的長刀,渾身染血,卻在大喊著明軍所行,皆為瀛洲思量,皆乃正義。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他李景隆是要屠了整個瀛洲之民!

任亨泰已經將臉徹底的低下,心中無奈的哀嘆著。

他不是哀嘆倭人的滅亡,而是哀嘆今日之大明已經不是昨日之大明了。

而明軍長此以往下去,最終又會走向何方?

大明朝第一位內閣首輔,此刻心中有著無數的煩惱和憂愁。

不能讓明軍成了鈍刀子,可也不能讓明軍成為劃傷自己手掌的雙刃劍。

有那麼一刻,任亨泰覺得自己很羨慕吏部尚書翟善。

依舊是執掌官員的天官,卻不必去思慮整個國家的走向到底該是如何。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而自己,卻要在其位謀其政。

上一遭經過朝堂動盪之後,新晉上任的都察院左都御史蔣毅,眉頭緊緊的鎖在一起。

他已經前前後後覆盤了好幾遍,卻沒法說東征大軍這一次的捷報和軍報,有什麼問題。

滅國之功在前,朝廷要經營瀛洲在後。

東征大軍在瀛洲的一切行為,都將會是絕對正義的存在。

說服別人之前,必須要說服自己。

蔣毅不想成為工部尚書王儁那樣的蠢貨,於是這位本該負責糾察朝堂紀律的左都御史,最後還是無奈的選擇了沉默。

朱允熥沉吟了許久,這才再次看向牛大富:“你且下去,朝中自會安頓爾等,待在京中休整好了,朝中另有安排於爾等。”

牛大富很拘謹,拱手抱拳:“屬下領命。”

待牛大富離開之後。

朱允熥已然是緩緩站起身。

他一起身,屋內的文武百官,也就不好繼續坐著了,紛紛起身。

朱允熥輕步出了屋子,到了門外的庭中。

“這是大明復行秦法軍功爵之後的第一場勝仗,將士們不曾辱沒了朝廷的信任,國家的寄託,孤心甚慰。”

任亨泰不想說話。

解縉覺得自己需要思考。

高仰止便走出道:“此乃陛下仁政所致,太子垂拱,殿下理政,前線將士用命,國家政通人和,方才有的勝績。”

朱允熥搖搖頭,回頭看向那些擠在門裡門外、廊下庭中的文武們。

“將士們是拿著命在前頭為國家征戰,為我等能安居應天,去拼命的。國家不能忘了他們,賞賜也不能少了他們的。”

徐允恭開口接話:“此次當為天下軍馬明典朝廷公允。”

朱允熥點頭道:“那今日就接著議一議東征大軍的賞賜吧。”

………………

☞月票☜☞推薦票☜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神秘復甦不科學御獸明克街13號深空彼岸宇宙職業選手7號基地光陰之外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唐人的餐桌我有一劍
相關推薦
史上最強煉器師機鬥巔峰都市修仙:宿命網遊:從稻草人開始無敵S級勇者的我選擇躺平重生之港島豪門琅琊風起時紅樓假庶子從吞噬開始萬倍增幅重生北魏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