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1章 王導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王導(76—9年),字茂弘,小字阿龍。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東晉時期著名政治家、書法家,歷仕晉元帝、明帝和成帝三朝,是東晉政權的奠基人之一。

王導出身於魏晉名門琅琊王氏,早年就與晉元帝司馬睿友善,後建議其移鎮建鄴。到江南後,為司馬睿聯絡南方士族,又安撫南渡的北方士族。東晉建立後,拜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因討華軼功,封武岡侯。又進位侍中、司空、假節、錄尚書,領中書監。與其從兄王敦一內一外,形成“王與馬,共天下”的格局。

永昌元年(年),王敦謀反並攻入建康,以王導守尚書令。王敦又提及前議,欲廢晉元帝而立幼主,為王導所拒絕,只得退回武昌。不久,元帝因憂懼而崩,王導受遺詔輔立明帝,遷司徒。後王敦病重,王導詐稱其已死,為其發喪,又派軍擊敗王含,最終平定了此次叛亂。事後,王導進位太保。太寧三年(5年),明帝崩,王導與外戚庾亮共同輔政。庾亮不聽王導勸諫,執意徵召蘇峻入京。不久即發生“蘇峻之亂”,後叛亂為陶侃、溫嶠所平定,王導又駁斥了眾人欲遷都的念頭,穩定了局面。鹹康五年(9年)卒,時年六十四。成帝舉哀於朝堂三日,遣使追諡曰文獻。[1]其葬禮規格同霍光,為東晉中興名臣之最。

王導善書法,以行草最佳。他學習鍾繇、衛瓘之法,而能自成一格而能自成一格,在當時有很高的聲望。有草書《省示帖》、《改朔帖》傳世。

早而聞名王導出身於名門大族琅琊王氏。是光祿大夫王覽之孫;父王裁,官至鎮軍司馬。

王導年少時就風姿飄逸,見識器量,清越弘遠。十四歲時,陳留高士張公在見到他後非常驚奇,對他的從兄王敦說:“這個孩子的容貌氣度,是當宰相的材料。”

最初世襲祖父王覽的爵位即丘子。後被司空劉寔任為東閣祭酒,遷任秘書郎、太子舍人、尚書郎,都不到任。後參東海王司馬越軍事。[]助建東晉

襄助琅琊當時晉元帝司馬睿為琅琊王,與王導素來友善。王導知道天下已經開始**,於是全心全意輔佐琅琊王,暗中立下了興復朝綱的意願。元帝也非常信任器重他,兩人就像好友一樣。元帝還在洛陽時,王導總是勸說他要儘快回到藩國。

公元04年(永興元年),元帝出鎮下邳,不久遷安東將軍,請王導擔任安東司馬,軍事謀劃,都聽從其安排。

公元07年(永嘉元年),元帝聽從王導建議,出鎮建鄴(後改建康,今南京)。王導相隨南渡。西晉滅吳以後,南方士族被排斥,仕進很困難,當然不滿意。王導想要在原東吳境內建立以北方士族為骨幹的東晉,聯絡南方士族便成為極其重要的事務。

元帝初到建康時,吳地之人不願歸附,到建康已一個多月了,士族百姓還沒有人來登門拜謁,王導為此事很焦急。正好遇上王敦來朝,王導對他說:“琅琊王仁義德行雖厚,但名望還不夠大,你現在威望名聲已經很高了,應該幫一幫琅琊王才對。”正值三月上巳,元帝親自出外郊遊觀看人們的修禊活動,乘著肩輿,擺著全副儀仗,而王敦、王導等和一些北方名士都騎馬跟隨。吳人紀瞻、顧榮,都是江南名士,悄悄地前來觀看,見王敦、王導等人竟如此恭敬,都大吃一驚,於是相繼在路邊施禮拜迎。

王導因而再向元帝獻策說:“古代的帝王,沒有不禮敬故老,訪問當地風俗民情,謙虛克己,來招納賢才的。何況現在天下喪亂,神州大地四分五裂,建國大業才剛剛開始,正是需要人才的時候啊!顧榮、賀循,是當地有聲望的名士,不如好好結納他們以收攬人心。這二人到了,其他的人沒有不來的。”

元帝於是就派王導親自去造訪賀循、顧榮,二人都應召而至。由此吳地之人望風順附,百姓歸心。從此之後,他們相互依靠,君臣的名分就確立了下來。

元帝過江以後還好喝酒,王導見此,經常哭著勸阻。元帝答應了他,下令暢飲一番,從此就戒酒了。

自東晉至陳亡的三百年間,南方經濟上升,文化更是遠遠超過北方,這是東晉和南朝在歷史上所起的積極作用。首先創立東晉政權的晉元帝和王導是有功的。

穩定政權公元11年(永嘉五年),匈奴漢國大將劉曜、王彌攻破洛陽,俘晉懷帝,殺王公以下士民三萬餘人,北方陷入空前的戰亂之中。中原人士到江南避難的有十之六七,王導勸元帝乘機收攬賢人君子,擴大力量以圖大事。

當時荊、揚二州比較安定,人口眾多,物產豐饒,王導的治理方針講求清靜,常勸元帝克己垂範勵精圖治,輔佐君主安寧邦國。於是越發受元帝的器重,兩人之間的感情日益深厚,朝野之中都為之傾心,稱王導為“仲父”。元帝曾經真誠地對王導說:“你就是我的蕭何呀!”王導回答說:“過去秦朝無道,天下百姓厭棄亂世,而極為狡黠的人又欺凌踐踏人民,人們感懷漢王劉邦的恩德,群起響應反秦,所以大功容易告成。自從曹魏立朝以來,直到晉太康時期,公卿士大夫及門閥世族,奢侈揮霍相互攀比,先賢政教逐步衰退,先朝治世法度,無人遵循,大小官吏,沉溺於享樂之中,才使得奸佞之人有機可乘,導致朝政大道虧傷。然而混亂後將會出現安定,這是天地間的規律。大王將要建立蓋世之功勳,重新一統山河,管仲、樂毅這樣的人才,這時就會出現,不是我們這樣普普通通的臣子所能比擬的。希望大王能深謀遠慮,廣擇賢能。顧榮、賀循、紀瞻、周玘,都是南方的名士,希望能對他們禮敬優待,則天下可安。”元帝採納了王導的建議,從而逐漸贏得了南北士族的共同擁戴。

永嘉末年,遷任丹陽太守,加拜輔國將軍。

王導上奏箋說:“當年的魏武帝曹*,是通達政理的君主。荀文若,是功臣中最傑出的人,封爵也不過亭侯。曹衝,是他最寵愛的兒子,也不過授別部司馬之職。以這樣的做法處理所有的事情,人們能不謹慎嗎!可今天執政者,不分貴賤賢愚,都封以重爵尊號,都擁有旗鼓傘蓋等儀仗,動不動就相互攀比擺架子,有些沒有得到的,便覺得很羞恥。天子與官吏之間的界限混雜不清,朝廷的威望日見降低。王導我肩負重任,不能為朝廷清理河山,卻開啟導致混亂的先端,不切實際地貪竊名號,弄亂了朝廷禮法典章,請以後慎重而不要輕易賜予臣下鼓蓋等禮崇之物,就從我王導開始吧,讓尊卑雅俗有所區別,群下的信仰尊崇就不會出偏差。”

元帝下令說:“王導德重功高,為孤所倚,本想予以表彰加以殊禮,但他謙虛謹慎嚴格約束自己,努力王事盡一片忠心,以身作則,因此順從他的良好的願望,促進他的糾正弊端的良苦用心和舉動。”於是拜寧遠將軍,不久又加振威將軍。

公元1年(建興元年),晉愍帝司馬鄴即位,王導被徵為吏部郎,但沒有接受。[10]公元17年(建武元年),元帝即晉王位後,以王導為丞相軍諮祭酒。不久拜右將軍、揚州刺史、監管江南諸軍事,又遷驃騎將軍,加散騎常侍、都督中外諸軍、領中書監、錄尚書事,假節、刺史如故。

王導因為看到王敦統率六州,堅決辭掉都督中外諸軍的職務。後又因其他事情的牽連除去了符節。

關心教育當時戰爭不斷,各地學校廢棄而未能得到興建,王導上書說:“教化萬民的根本在於正人倫,正人倫的關鍵措施在於興辦學校。學校興辦起來了,人們才得以明曉五教之禮,道德禮法弘揚通達,倫理明而有序,人人知羞知恥守規守矩,父子之間、兄弟之間、夫妻之間、長幼之間關係順暢嚴謹,那麼君臣之間的大義就穩固了。《易》中所言‘治好家也就能平定天下’就是這個道理。所以聖明的君王要從小培養正德,要接受正統的教育,使優秀的品德像雨露滋潤禾苗一樣在心中潛移默化,慢慢養成習慣形成性格,不自覺地納入善行,遠離醜惡,等有了完善的德行後,再登位掌管天下。雖然是王侯之子也應和國人之子一樣,先掌握了大道然後才算得上高貴。朝廷任人選士,都要看他們是否有道德學問的根底。古時的《周禮》說,卿大夫獻給國王的賢能之書,國王拜謝而受之,這就是尊崇大道而器重賢士的事例。人們都知道賢士之高貴是由於他們掌握了道,就會退而修養自身的德行並治其家,家事已正再到鄉里,在鄉中學業已成再進入朝廷。返本復始,每人都從自己做起,純樸敦厚的風氣越來越普遍,浮華虛偽的惡習漸漸消失,這都是教育的結果。人們如果這樣,對上侍君就會竭力忠誠,對下管民就會寬厚仁慈。孟軻說:‘沒有仁者會遺棄自己的親人,義者會不盡忠於自己君王的。’就是這個道理。

自從我朝綱常失於統理,頌德之專消歇,到如今已有二十多年了。古書上這樣說:‘三年不為禮,禮必然會被破壞,三年不為樂,樂必然會殘缺不齊。’何況今天禮壞樂崩已有這麼久了。年長的人已忘掉了揖讓的禮節與氣度,年輕的只聽到過征戰殺伐之聲。天天都可以看到干戈橫舞的戰爭,以禮興教、尊祖祭神的俎豆之設卻見不到了。先王的大道離我們越來越遠,而浮華虛偽的風氣卻日益盛行。這種局面,可不是人們所說的使國家正本清源的好現象啊。殿下以才高一世之資。偏有多災多難的陽九之運,禮樂征伐兼而用之,才有希望實現中興大業。現確實應該以古人之法來治理天下,興學校提倡學業,以教導培養後進,讓他們逐步受到禮義的薰陶浸潤,使文王武王的聖明之道由衰微而重新振興,使被人遺忘的俎豆之禮得到恢復和張揚。當今敵虜勢力正強,國家蒙受的恥辱未能洗雪,忠臣義士們因此扼腕撫胸,鬱憤難消。若是禮儀制度牢固地確立了,淳樸的風尚漸漸形成,就會使眾人深受禮教的感化、廣被聖朝的恩德。使缺失的帝王典則得以補全,使廢弛的皇朝綱紀得以恢復,讓獸心者洗心革面,讓貪婪兇惡之徒收斂自己的性情。憑揖讓之舉使四夷臣服,以緩帶從容之姿使天下歸心。得到先王之道,這些還有什麼難的。古代的有虞舞干鏚使三苗歸順,魯僖公作泮宮使淮夷賓服。齊桓、晉文的霸業,都是先教化而武力才得以成功。現今若是依照古代聖王的法則崇尚禮義教化之道,擇取朝中子弟入學,選拔博通禮學之士為師,成教化,定風俗,沒有比這更重要的事了。”元帝聽從了他的建議。

義固君臣

公元18年(大興元年),元帝即皇帝位。受百官朝賀時,再三請王導同坐御床受賀,王導再三辭讓不敢當,說道:“如果太陽也和地下萬物一樣,那麼老百姓該到哪裡沐浴光輝呢?”

元帝這才作罷,以王導為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又因征討華軼的戰功封武岡侯,晉位侍中、司空、假節、錄尚書事,領中書監。

當時太山太守徐龕反叛,元帝訪求可以鎮守安撫黃河以南地區的人,王導推舉太子左衛率羊鑑。不久羊鑑戰敗,受到處罰。王導上疏說:“徐龕叛逆,長時間沒有受到誅罰,臣主張武力征討,推薦並委派了羊鑑擔此重任。羊鑑膽小懦弱喪師敗績,有司予以應有的處罰,聖上降天地之大恩,保全了他的性命。然而臣身負重任,總領全域性掌握機要,使三軍受挫,這是臣的責任,請求對臣予以貶黜,以嚴肅朝廷之法紀。”元帝下詔不許。[14]公元19年(大興二年),代賀循為太子太傅。

當時中興局面處於草創之際,朝中未設史官,王導執政時開始設定,從此典籍史錄就較齊備了。之前孝懷太子司馬詮為劉曜所殺,於是奉其名諱,有司奏喪禮的規格,天子舉三朝之哀,群臣一哭就可以了。王導則認為皇太子是皇位的繼承者,普天下都有悲哀之情,應該也哀傷三朝而非僅僅是一哭,這一建議被採納了。[15]維護帝室

王敦之亂晉元帝登帝位以後,不滿意王氏的驕橫,想削弱王氏勢力。他引用劉隗、刁協作心腹,並且暗中作軍事佈置,釋放揚州地區內淪為僮客的北方流民,把他們組成軍隊,任命南方士族戴淵為徵西將軍,都督兗、豫等六州軍事;劉隗為鎮北將軍,都督青、徐等四州軍事,各率萬人,分駐合肥、淮陰,名義上是北討石勒,實際上是對付王敦。王導因此被疏遠,但他一任自然安其本分,淡泊自如。有識之士都稱讚王導善於對待升沉興廢。

公元年(永昌元年),王敦以反對劉隗、刁協,替王導訴冤為藉口自武昌舉兵,攻入建康,殺戴淵、刁協等,劉隗逃奔石勒,史稱“王敦之亂”。

王敦反叛時,劉隗勸元帝盡誅王氏家族之人,人們議論紛紛,都為之擔心。王導率族中兄弟子侄二十餘人,每天天亮時到臺閣處等待議罪領罰。元帝因王導素來忠誠正直,特地還給他朝服,並召見了他。王導叩首答謝說:“叛臣賊子,哪個朝代沒有呢,但想不到會出在我們王氏家族中。”元帝赤著腳走下來拉著王導的手說:“茂弘,我正要託付公侯之命與你,你怎麼說這樣的話呢。”於是下詔說:“王導以大義而滅親,可以把我任安東將軍時的符節授予他。”[16]到王敦得勢的時候,任王導為尚書令。王導認為佞臣擾亂朝綱,同意王敦來“清君側”,但當這些人被殺逐以後,帝室勢力退縮回去,王敦還想進一步篡奪政權,王導便表示堅決的反對,出面來維護帝室。

原來西都覆沒、四方勸進的時候,王敦欲專國政,恐怕元帝年長難制,想更議所立,王導不從,及至王敦攻入建康以後,對王導說:“那時不聽我言,幾乎全族被滅。”但王導始終不為所動。王敦無法實現他的野心,只好退回武昌。

自從漢魏以來,朝廷賜諡號多是依據其人的封爵,有人雖然地位高德行聲譽重,因沒有爵位,按例不加封諡號。王導上疏說:“武官有爵必定加諡,而卿校常伯等官因無爵不得其諡,這種做法不符合賜諡制度的本意。”這一建議被採納。自此以後,公卿等文官沒有爵位的也可加封諡號,這都是王導提議的結果。

當初,元帝喜愛琅琊王司馬裒,有以他取代長子司馬紹的想法,去徵求王導的意見。王導說:“立太子都是立長子,而且司馬紹也很賢明,不應當隨意改變。”元帝還是猶豫不決。王導常常勸諫,太子的名分才得以確立。[17]公元年(永昌二年),元帝憂憤而死,晉明帝司馬紹繼位,王導輔政,解任揚州刺史,改拜司徒,依照曹魏時陳群輔佐魏明帝的先例。王敦以為有機可乘,又加緊圖謀篡奪,王導站在維護帝室立場堅決反擊。後王敦領兵向京師*進,當時王敦正患病,王導率族中子弟為王敦發喪,大家都以為王敦已死,於是膽氣倍增鬥志高昂。明帝討伐王敦時,使王導假節,都督諸軍,領揚州刺史。

王敦之亂被討平後,王導被晉封為始興郡公,食邑三千戶,賜絹九千匹,進位太保,司徒之職依然如前,特許他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但王導堅決推辭不接受。

蘇峻之亂公元5年(太寧三年),晉明帝病死,幼主晉成帝司馬衍繼位,王導與外戚庾亮共同輔政。為王導加羽葆鼓吹儀仗,班劍二十人。

公元6年(咸和元年),石勒之兵侵犯阜陵,下詔加封王導為大司馬,假黃鉞勒之儀仗,出兵討伐。軍隊停留在江寧,成帝親自在郊外為之餞行。不久,敵人退走,王導解除大司馬之職。[19]庾亮準備下詔召歷陽內史蘇峻,和王導商議此事。王導說:“蘇峻奸詐多疑,必定不肯奉詔前來。山川原野中,可以躲藏毒蟲猛獸,蘇峻在外,還不至於馬上發難,應暫時包容不驚動他。”王導力爭,庾亮不聽,終於詔請蘇峻,接著就爆發了“蘇峻之亂”。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公元8年(咸和三年),朝廷軍戰敗後,王導進入宮中侍衛成帝。蘇峻因王導德高望重,不敢加害,仍讓他官居原職處於自己位置之上。蘇峻想要*迫成帝前往石頭城,因王導竭力爭執不起作用。

蘇峻成日在成帝面前胡言亂語,王導擔心會有不測之禍。當時蘇峻部下路永、匡術、賈寧都勸說蘇峻,要他殺掉王導,盡誅朝中大臣,重新安置上自己的心腹。蘇峻素來敬畏王導,不聽他們的勸告,因此路永等人和蘇峻產生了矛盾。王導派參軍袁耽暗中開導、誘勸路永等人,謀劃讓成帝潛逃出來投奔陶侃、溫嶠的義軍。由於蘇峻防守看護甚嚴,事情未能成功。王導只好帶著兩個兒子隨路永逃奔到白石。

群情自安公元9年(咸和四年),蘇峻之亂平息後,宮廷宗廟都被焚為灰燼。溫嶠建議遷都到豫章,東吳之地的豪傑們請求定都於會稽,這兩種意見爭來爭去,不知哪樣為好。王導說:“建康,即古時的金陵,過去就是帝王之都,而孫仲謀、劉玄德都說這裡是帝王之宅。古代帝王不必因簡陋豪華而移都,如果能弘揚衛文公以大布之衣大帛之冠為君的風尚,則可無事不成。若不勤勉耽於安樂,即使找到一塊樂土,也會變成廢墟。況且北方敵寇像遊魂一樣,窺伺我們的空隙,我們一旦有膽怯的表現,跑到南越之地,再想得到威望和實力,恐怕是難以辦到。現在應該特別鎮靜,這樣民情便可自安了。”由此溫嶠的計劃未能實施。

位極人臣公元1年(咸和六年)冬,舉行冬祭,下詔將祭品送給王導,並說“不必下拜。”王導連連推辭不敢承受。當初,成帝年幼,每次見到王導,都要下拜。又曾在給王導的詔書上寫著“惶恐地說”這樣的話,中書省起草的詔書,則稱“敬問”,這以後就成了定規。後來正月初一,王匯入朝,成帝還親自起來迎接。

當時天下大旱,王導上疏請求退職。詔書說:“聖明的君主管理天下,行動都要合乎天道,舉止不能偏離了規則,這才能使人倫肅整,萬物生長順利。我肩負祖宗基業的重任,受著王公的推舉輔佐,但不能繼承仰接古聖王的遺風,使宇宙萬物平安,造成天旱日久,萬民憂愁怨胥,國家的不幸,責任在我一人。郡公賢明通慧,精於道博於理,才志弘大深遠,功蓋四海,輔助朝政已有三代,國家之典則沒有廢亡,都是由於郡公像仲山甫那樣輔佐的結果。而現在貶低自己的功績,引咎自責。現在把元首的過失,移給宰輔大臣來承擔,這更會增加我的過錯。國家治理的萬千事機,不可一日不理,明公應該放下謙虛禮讓的個人品節,而承擔起治世經國的大任。門下省速遣侍中以傳達我的誠意。”王導堅決地推讓,朝廷數次下詔懇請,然後才繼續執掌朝政。

王導平素儉樸寡慾,倉中沒有積蓄的糧米,穿衣不同時穿兩件帛衣。成帝知道後,送給他布萬匹,以供他私人開支。王導體弱患病,出席不了朝會,成帝就親自到他府中,置酒設樂,然後用輿車將他接到殿裡,成帝就是這樣敬重尊崇他。

公元5年(鹹康元年),石季龍的軍隊侵掠歷陽,王導請求出征討伐。朝廷加大司馬職,授黃鉞節杖,領中外諸軍事,設定左右長史及司馬,供給布萬匹。不久才發現是錯誤情報,於是解除大司馬職。

公元8年(鹹康四年),又轉任中外大都督,進升太傅之位,又拜丞相,依照漢朝制度,罷去司徒之設,以職權歸於丞相。

晉封的策命說:“朕過去常常遭到不幸,登上帝位,又正值多災多難之際,禍亂一件接一件發生。公經文有九職之功,興武有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眾、豐財之七德,外安定四海,內整頓八政,天地得以平安,人神和諧,其功業如同伊尹,其道德可比姬旦。追慕古時的唐堯虞舜,重用俊傑之人,隆重地任命群臣,誠然安治,眾人都有功績。朕也希望依憑公的深廣的謀略,依靠公的傑出的智慧,以古代的這種設定銜位授予上公,使之永遠輔佐晉朝。願公接受委命行使職權,謹慎地遵循古人的道德遺訓,以盡天職,這正是美政之所在呀,願明公以此為鑑。”

同年,其妻曹氏去世,朝廷追贈以金章紫綬。

自漢魏以來,群臣不拜皇帝的陵墓,王導因和元帝親密得如同布衣之交一樣,不僅僅只是君臣關係,每一次提拔封賞,都到陵前拜祭,不勝悲哀。由此下詔百官拜帝王之陵,這是由王導開始的。

極盡哀榮公元9年(鹹康五年),王導病逝,終年64歲。成帝於朝舉哀三日,遣大鴻臚持節監護喪事,儀式贈物之禮,比照漢代的霍光及安平獻王司馬孚。

下葬時,給九遊轀輬車、黃屋左纛、前後羽葆鼓吹、武賁班劍百人,以太牢禮祭祀。中興名臣沒有可以同他相比的。

桓彝在初到時,看到司馬睿勢力單薄,很為擔心,他對周顗說:“我因為中原多故,想到江南尋個安身立命之地,不料朝廷如此微弱,怎麼辦才好呢?”當王導和他縱談形勢以後,他的態度有了變化:“我見到了江左‘管仲’,不再憂慮了。”[7]楚囚相對過江人士,每暇日常至新亭飲宴。在一次聚會時,周顗嘆氣說:“風景跟往昔一樣,江山卻換了主人。”在座的名士聽了都不禁傷心落淚。王導當場放下臉道:“應當共同合力效忠朝廷,最終光復祖國,怎麼可以相對哭泣如同亡國奴一樣!”眾人聽罷,都收淚向他道歉。

頗受輕視王導曾向南方士族陸玩請求結為婚姻之家,陸玩拒絕說:“小土坡上長不了松柏這樣的大樹,香草臭草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裡,我陸玩雖然不才,道義上決不能開亂倫的例。”

後來陸玩曾到王導那裡吃乳酪,卻因而得病。後陸玩與王導通訊時則寫:“我雖是南方的人,但差點成了北方的鬼。”

王導就任司空時,桓彝梳起兩個髮髻,穿著葛裙,拄著柺杖,在路邊觀察他。讚歎說:“人們說阿龍出眾,阿龍確實出眾!”不覺跟隨到官府門口。

機悟名言王敦帶兵快打到大桁橋時,明帝親自來到中堂。溫嶠時任丹陽尹,明帝命令他毀掉大桁橋,可溫嶠沒有執行,明帝瞪著雙眼大發雷霆,左右的人都惶恐不安。明帝召令各位公卿前來,溫嶠到了以後也不謝罪,還索要酒肉。

王導一會兒來了,他光著腳就下地請罪說:"陛下聖怒,竟使溫嶠都不敢謝罪了。"溫嶠立即跪下請罪,明帝這才息怒。大家都讚歎王導的機警智慧。

巧賣粗絲王導善於根據具體情況靈活辦事,雖然每天開支用度沒有寬餘,可一年總還有些節餘。當時朝廷財政枯竭庫藏空虛,只有粗絲布幾千端,出售到市上卻無人購買,因而朝廷開支非常困難。王導很著急,就和朝中的一些名賢都用這種粗布做衣裳,於是人們紛紛仿效他們也穿這種衣服,這些布匹的價錢一下子就貴了起來。這才令主管者去賣,每端布賣到一兩金。王導就是這樣被人仰慕。

父子情深王導長子王悅為人謹慎謙和,對雙親也很孝順。王導每次見到王悅就很高興,見到次子王恬就生氣。王悅和父親談話,總是以縝密謹慎為本。王導回尚書臺,每次要走的時候,王悅都跟隨在父親車後相送,他還經常和母親曹氏一起整理箱子。

王悅去世後,王導回尚書臺,上車後一直哭到尚書臺門口;曹氏在整理箱子時,望著箱子就想到了王悅,竟不忍開啟。

紆曲為優桓溫換防鎮守南州時,街道修整得平坦筆直。有人對王珣說:"王丞相當初營建建康的時候,沒有什麼範例可以參考,所以道路迂迴曲折,和南州相比就差多了。"王珣說:"這正是丞相的高明之處。江左地方狹小,不象中原。如果道路通暢,就一覽無餘,修得曲折迂迴,就顯得深不可測了。"王導懼妻當初,王導夫人曹氏性格嫉妒,王導非常畏懼她,於是暗中在別處置下館舍,以安置其他的姬妾,曹氏知道後,要親自去檢視。王導深怕姬妾們會受到曹氏的凌辱,命人馬上準備車駕趕去,還怕速度太慢,用手中拿的拂塵柄當鞭子趕牛奔跑。

司徒蔡謨聽說這事後,取笑王導說:“朝廷恐怕要為公加九錫了。”王導不予理會,只是謙恭地走開算了。蔡謨又說:“我沒聽說過別的什麼東西,只知道有短轅的牛車,長柄的拂塵。”王導這才大怒,對人說:“我和各位賢能一起在洛陽遊玩時,哪裡聽說過這個蔡克的兒子!”

王導十分熱愛書法。他在東遷之時,把一張法帖縫入袖中,誓言“貼在人在,貼亡人亡”,足見其對書法之熱愛。他常教誨家族中人要尊重書法,他的堂侄“書聖”王羲之,堂侄孫王獻之,孫王珣、王珉,都是一代書法家。

元規塵汙人當時庾亮因為名望高而所轄地盤狹窄,於是出鎮外地。南蠻校尉陶稱挑撥說:“庾亮一定會舉兵向內。”勸王導暗中要提防。王導說:“我和庾元規休慼與共,這些無根無據的議論,不應當出自智者之口。如果就像你說的那樣,庾元規真的領兵打進來,我就頭戴角巾穿上便服回家,有什麼可擔憂的?”又給陶稱寫信,說因為庾亮是皇帝的大舅,應該盡心盡力侍奉。這樣一來,挑撥的謠言就平息了。

當時庾亮雖鎮守於外,但還執掌著朝政大權,又據於上流之形勝,手握強兵,一些順風轉舵的人都投奔他。王導在朝中心內不平,常常在颳起西風的時候,用扇子擋起風塵,慢吞吞地說:“庾元規吹起的灰塵把人弄髒了。”

伯仁因我而死王敦叛亂時,王導因為怕受牽連,每日都率宗族二十餘人跪在宮闕外請罪。值周顗入宮,王導哀求說:“伯仁,我一家百口就託付給你了。”周顗毫不睬理,入宮對明帝說王導忠誠,申救甚至,明帝聽從他的意見。又留周顗飲酒,周顗酒醉出宮,王導還跪在宮門前,又求周顗,周顗不答,卻噴著酒氣說:“我要誅殺那些亂臣賊子,換取金印,掛在手肘後!”王導自以為周顗不救他,甚為怨恨。

其後王敦入建康,徵求王導意見,問周顗是給他高官還是殺掉,王導都默而不語。於是王敦就殺掉了周顗。後來王導料檢中書故事,看到周顗救他的奏章,言辭感人,殷勤切至。王導執表流涕,悲不自勝,對諸兒說:“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在幽冥之中,我愧對這樣的良友。”

後人當思此憒憒王導晚年,完全不理政務,只是簽字畫押。自己感嘆道:"人們說我糊塗,但後人會懷念我這種糊塗的。"石崇斬美人勸酒富豪石崇每次請客飲酒,常讓美人斟酒勸客。如果客人不喝酒,他就讓侍衛把美人殺掉。一次王導與王敦一道去石崇家赴宴。王導向來不能喝酒,但怕石崇殺人,當美女行酒時只好勉強飲下。

王敦卻不買賬,他原本倒是能喝酒,卻硬拗著偏不喝。結果石崇斬了三個美人,他仍是不喝。王導責備王敦,王敦說:“他自己殺他家裡的人,跟你有什麼關係!”

王導平日性情謙和寬厚,心有惻隱仁愛之心,故能忍讓、調劑各方面矛盾,基本上做到和睦共處。其為政基本點就是收攬一批北方的士族作骨幹,聯絡南方士族作輔助,自己作為南北士族的首領;在自己上面,安置一個皇帝。但是由於北方士族與南方士族之間、王氏與司馬氏之間都存在著矛盾,不能調劑這些矛盾使之處於相對平衡的狀態,就不可能建立東晉朝。王導一生的事業就是調劑這些矛盾,因而造成偏安江左的局面。這個局面也是王導和晉元帝所專注和希冀的。

實行了“僑寄法”,成為安置了流亡士族、緩和南北士族矛盾的重要措施。同時,對於一些地廣人稀、荒涼貧瘠的地區,也起了一定的開墾繁殖、發展經濟的作用。(未完待續)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唐人的餐桌7號基地深空彼岸我有一劍神秘復甦不科學御獸光陰之外宇宙職業選手明克街13號
相關推薦
北美槍俠警探足球:開局中場屠夫,驚呆魔力鳥我的都市武道加點人生領主大人的異世界新娘精靈調查官諸天抽獎:開局抽到六脈神劍開局抽到傳說級天賦開局抽中一個億臨死前,我強吻了女帝華娛:從古偶頂流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