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1章:給楊集鋪路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河北幽州、冀州義倉桉,其實早有定斷;幽州大桉是楊廣為了保下楊集,第一時間就用囫圇吞棗的方式將之了結,而代價拿下楊集兩個職務、文武散官各降一級。

冀州的情況更加複雜,於是楊廣和博陵崔氏、趙郡李氏、清河崔氏、渤海高氏進行了妥協,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因為河北二州向來是世家的冀州、不是朝廷的河北。

河北二州和中樞遊離不定、若即若離的關係,其實早在世家興盛的漢朝就埋下伏筆。河北二州有著冠絕天下的經濟優勢、有著眾多當官的文人資源,光是河北就佔了五姓七宗的的四個。到了開皇中期以及其以前的時間段,河北大地基本上是被當地大族、遷徙至此的六鎮豪強後裔控制。兩者文武一結合,便有了左右天下的軍事、政治、人才、經濟力量,一旦天下有變,就會擁立反王建立一個或者幾個政權,使其與正統王朝抗衡。

而大隋王朝,其實是得益於周齊對峙、尉遲迥叛亂、楊諒造反,這才能夠把中樞力量一步步伸進河北二州。可是儘管如此,當地的官場和地方仍舊由山東士族各大世家把持,使涼州新政在此受挫,遲遲打不開局面。

楊廣向世家們妥協的代價,就是不清算盜賣官糧的世家嫡系子弟、不用輿論敗壞世家的名望,但是這些有“桉底”的官員,卻也要調去他鄉。而河北世家需要做的,那就是老老實實的接受朝廷的用人制度——即是世家子弟不能在本郡任職、五族血親不能同郡為官、任滿一屆若不升不降則平調。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說到底,楊廣就是借勢打破/河北世家對河北大地掌控,最終目的是使其成為朝廷的河北、使中原王朝的核心基本盤得到穩固、使各地得到彼此不可分離的融合。

此事已然有了決斷,而妥協內容更見不得光,所以楊廣為了朝廷的長治久安、後續政策,此時也不能出爾反爾、不能為楊集“翻桉”。

當然了,楊集實際上一點都不虧。雖然他一度受罰,可失去的、降下去的,現在全部都回來。而且那一殺,更是讓他在河北民間獲得極好的名聲。

另外,還收割了楊廣的歉意。而楊廣,雖然不能在官面上給他“正名”,暗地裡的賞賜卻是不斷。可他還是覺得自己對不起楊集,所以昨天說的“來自高句麗的船上那些(財物)……通通給我搬走”,並非是嘴上說說而已,如果楊集開口要,他絕對會一股腦的送過去。甚至在某種程度上說,他巴不得楊集向他開口要錢,若不然,他良心不安。

以簡單粗暴的方式解決了張衡開頭的彈劾、化解了“翻桉之危”,宣政殿內舉辦的朝會終於進入了正題。

議題是吏部尚書牛弘前幾天提出來的,牛弘生活儉樸、事君盡禮、遇下仁厚、恪盡職守;雖訥於言,卻敏於行。

牛弘特別喜歡讀書、特別喜歡研究史書古籍,他有感於自己年事已高,無法勝任繁重的職司,多次向楊廣辭去吏部尚書之職,希望楊廣讓他秘書省任職,研究浩瀚如海的藏書。好讓他把殘生獻給自己的愛好和夢想。

但是楊廣特別看重他良好的品德、識人之才,始終讓他當吏部尚書、始終不答應他的請辭,死活都不放人。

無奈而妥協的牛弘便提出一個兩全其美的方案,即是把選官之權交給左右侍郎,自己負責把關。楊廣也覺得此舉既看出吏部侍郎的品質、能力,也能讓牛弘為朝廷培養人才,同時也滿足了牛弘之喜好,於是便應他所求。決定重新擢選吏部左右侍郎。

如今的吏部左侍郎由宰相李子權兼任、右侍郎是許善心,這兩人都是山東士族,且擔任了很久,若是按照任滿則遷的規矩來辦事,他們早就應當下臺了。然而中樞要職畢竟和地方官府不同,不能一概而論。

可尚書牛弘已然老邁,而左右侍郎皆為山東士族,他們的存在無論是從權力分配來說,還是從選拔人才的公正性上說,都不合理了。於是楊廣打著任滿則遷的規矩、旗號來辦事,重新選拔左右侍郎。

最終的候選名單,除了現任左侍郎李子權、右侍郎是許善心以外,還有揚州牧楊智積、尚書右丞李綱、太常寺卿裴蘊、太府寺卿元壽、兼任禮部侍郎的左武衛將軍崔弘升、工部侍郎何稠、檢校民部侍郎楊恭仁、太常少卿韋霽、吏部考功司郎中高孝基、禮部主客司郎中柴慎、河南府尹盧楚、京兆府長史李長雅、北方水師都督周法尚、武威太守樊子蓋……另外還有顏之推之子、內史省內史舍人顏愍楚。

顏愍楚這個人在史上相當倒黴,他被楊集家的朱大廚烤來吃,結果還被朱大廚嫌棄的腐儒臭,改而吃了他的烤妾,卻又嫌有騷味。

林林總總加起來,足有四十人。而這四十人都有鮮明的特點:一是文武雙全、兼通軍政、才德俱佳;二是在中樞任職、或者是在中中任過職,熟悉朝堂“業務”;三是出自各方勢力、各大門閥。

此時的楊廣看著彙總而來的名錄,在下方群臣屏住呼吸、期待已極的百官心情中,他終於抬起頭來,然而目光卻落在楊集臉上,忽然問著:“衛王可有良言?”

此言一出,大殿一片譁然。

很多人的目光都看向了楊集,他們對於聖人這種無限的寵信,心底生出濃重的嫉妒之念。

這時,御史臺司隸臺大夫薛道衡終於忍不住了,他出列道:“聖人,廷推要職,自有章法規矩,豈容地方官、武將置喙?”

薛道衡倒不是無理取鬧、針對楊集,他其實也知道楊集有這權力,而且權力還很大,可是他認為楊集始終混在地方、混在軍隊,根本就不瞭解這些候選官員的事蹟、品行。

但是薛道衡這個人空有肚才而沒有口才,說話也不會婉轉,現在沒有把這個因由說出來,而是如此這般的一味“排斥”,這就顯得很難聽、很不中聽了。

楊廣冷冷的向他說道:“衛王身為議事堂宰相、尚書令,雖對朝堂不太瞭解,但也可以拾遺補缺、建言建策。朕如今廣開言路、問計於尚書令,薛卿以為有何不可?有何不當?”

“老臣非是此意,更沒有置疑聖人、衛王之意。只是認為衛王對這些候補官員不瞭解,不宜建言。”薛道衡說道。

楊集也比較瞭解薛道衡,這個老家夥以前就是吏部侍郎,只不過他文采出眾、卻沒有實幹之力,老家夥剛正不阿、不知變通的品性,往往被人利用而不自知,這也是他失去吏部侍郎、淪為一個“噴子”的主要原因。

只要薛道衡沒有惡意針對自己,楊集都懶得與其計較,他向楊廣拱手一禮,說道:“聖人,吏部掌管天下官員選授、封勳和考核、頒佈政令、舉薦官員等要事,因其職責重大、權力重大,被譽為六部之首。臣以為輔左聖人協理政務、任用賢能,故而選拔吏部左右侍郎之時,首重公平公正之品質、識人之目光。其次是有機敏幹練之能,以免遭人計算,還傻乎乎的、樂呵呵的幫其舉薦。”

停頓了一下,楊集又舉例說明:“譬如薛司隸,他文采出眾、品行讓人無從挑剔,然而太過剛直,容易為人利用而不知,這樣的人,就不適合當吏部尚書、侍郎。譬如喜歡拉幫結派、結黨的人,也不適當入吏部,這種人一旦有了選官之權,定然優先舉薦自己的親朋好友、子弟、門生,甚至還利用手上的權力,與他人進行交易,以達到自己的目的。”

隨著最後這話一落,殿中眾臣面色古怪之極,楊集指名道姓的薛道衡半點沒錯,也沒有惡意針對,便是薛道衡也認可,因為他就是這樣的人。但是後面這個例子,讓人不由自主的想到蘇威。

蘇威也覺得楊集是在說他,聽得臉色鐵青,心頭暗罵道豎子好膽!

實際上,楊廣心中早有定計,順勢道:“左侍郎李子權兢兢業業,清風峻節,為國甄選大量良才、賢才,本應繼續坐鎮吏部,然制不可違,即日起,不再擔任吏部左侍郎職,晉為內史(中書)侍郎。檢校民部侍郎楊恭仁,乃是通達幹練之才,遷吏部左侍郎,預知機務。”

“原右侍郎許善心勞苦功高,然任期已滿,制不可違,即日改任秘書省少監,監掌經籍圖書之事、領著作局職事。空出右侍郎之職,由尚書右丞李綱任,而尚書右丞職,則由武威太守樊子蓋接任!”

說到這兒,楊廣看了楊集一眼,又道:“武威太守由薛舉擔任。”

李子權如遭五雷轟頂,腦海之中一片空白,眼中神色為震驚之色寸寸覆蓋。

內史省雖有制命決策、釋出政令、掌握機密要政之權,但是如果尚書省不認同、門下省如果不透過,內史省所有政令都是一紙空文,而內史侍郎看似很高,可實際權力較之吏部侍郎,卻是大有不如。

另外就是山東士族出身的許善心,也變成清閒之職。

而新任的吏部右侍郎李綱雖也是趙郡李氏子弟,可他所在渤海郡蓨縣支系,早已自立為族。其本人更是一個十分純粹的良吏,所以趙郡李氏表面上還佔著吏部侍郎之職,但是事實上已經出局、已經退出了尚書省。

至於聖人,他依照“任滿則調的”規矩褫奪他和許善心吏部侍郎之職,是沒有錯!然而現在卻一次性褫奪了他倆的職務,任用的李綱又與他們不一樣。

那麼聖人這番任命、這番調動的背後深意,又是為何?

是針對山東士族?還是趙郡李氏?

作為局中人,李子權關心情切,思維受限。然而身為局外人的高熲、裴矩、蕭瑒等人卻能窺出了皇帝的心思,皇帝這是給楊集鋪路、幫助楊集剪除異己,好讓楊集入主尚書省之後,能夠大刀闊斧的大展手段。

現在再回頭來看之前那番所謂的針對突厥的人事大調動,極可能也是如此。

其理,與楊堅幫助楊爽鋪路,如出一轍。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光陰之外宇宙職業選手唐人的餐桌明克街13號不科學御獸深空彼岸神秘復甦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我有一劍7號基地
相關推薦
西遊:開局抽了個至尊寶極品至尊寶圖先天宗修真從培養靈根開始快穿宿主:腹黑男神,真要命大唐天外客大唐破軍龍珠之完美世界斬男色小戶千金
作者碧海思雲其他書
大隋第三世 都市傲訣 神鵰變 大唐天外客 大唐破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