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2章:軍改又來?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就在楊集和群臣思考吏部左右侍郎的人事變動時,吏部尚書牛弘出班奏道:“聖人,時已入冬,年終考核吏治大計,不知何時開啟?”

朝廷每年都要對各級官員進行年終考核,以決定來年的任免、考核、升降和調動。此事由吏部負責、各州郡協助,御史臺監督,而方法一為考評、二為諮詢暗訪。

考評就是吏部和御史臺根據各州郡呈送上來的官員名錄,按照名錄上面記錄的政績、事蹟、口碑等專案,給官員們一一“打分”,並且給出恰當的評語,最終選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等。

評出九等以後,朝廷對特別突出的優劣官員進行抽樣調查。具體的作法是從中樞臨時抽調官員為巡察使,令其持節監察走訪、核實情況是否屬實,這便是諮詢暗訪。

巡察使出巡期間,一旦發現弄虛作假,都要如實上報朝廷。再由朝廷收拾化劣跡為優的官員、以及助其造假的官員。

至於那些確實是很優秀的官員,則會在大朝會上大加封賞、昭告天下、揚其美名,使其成為天下官員“升官發財美名揚”的好榜樣。

另外一個方法地方各州郡刺史每年年底入朝述職,根據自述的政績來決定封賞或處罰,同時不定期派遣官員到地方監察走訪,核實情況。

只不過自古以來都是上有政策、下有政策,朝廷的政策目的雖然是的好,但是年終這一時期的很多官員因為利益問題要麼擔心政績不達標、要麼擔心遭到處罰罷黜、要麼擔心被故意差評,所以各級官員往往會互相攻訐、揭發,甚至還有人感到不公,反過來彈劾巡察使的事來;而各派系之間的打擊報復,更是層出不窮。

不過這年頭能夠用來體現政績的選項實在太少,而且還都容易查得出、看得到,所以無理取鬧的事件比較少,因為官員誣告人,那也是要負律法責任的。

楊廣沉吟片刻,說道:“定在冬月二十八吧!以郡為基,凡是五品以下的官員,其事蹟皆由郡級上官擬;四品以上官員,則是上疏自陳。”

楊廣話音剛落,張衡出班奏道:“啟稟聖人,臣有奏。”

楊廣詫異的看了張衡一眼,伸手示意道:“張卿有話,但說無妨。”

“臣遵命!”張衡站直身軀,很是直接的沉聲說道:“聖人,很多郡縣官員同氣連枝、利益一體,時常欺上瞞下、狼狽為奸,彼等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係,相互包庇、相互美化之事,更是時有發生。而草擬功德錄之官員亦處於被察之列、受諮訪之列。若其稍作手腳,巡察使很難在最短時間內查到真相,故而臣認為擬功德錄之權不應侷限在各郡太守,而是應當讓郡之通守、郡之司馬也參與進行。要是三者各擬一份,勢必讓弄虛作假之事減少許多。”

聽了此話,楊集也不自禁默默地思忖了起來,但是最後卻覺得不現實。

張衡這個建議有了三權分立的框架,也有了文、法、軍相互監視相互制約的意味。若是太守、通守、司馬各擬一份面對全郡官員的功德錄,區別於是就出來了,此法的確可以減輕巡察使查的負擔,同時也能讓中樞有了更好的參照物。

但是此舉卻也加大了地方官府的“工作量”、中樞的稽核難度,且不利於同僚間的和平共處、團結辦事。最主要的是某個郡的官員要是上下一體、狼狽為奸,三者搞不好是坐在一起草擬功德錄,而內容更是相互抄襲、大同小異。所以此舉不太現實,最終定然成為針對老實人的條令。

更何況不管是貪官也好,還是清官也罷,個個都有自身的利益訴求、人人都有不盡相同的追求,要是把張衡之法執行下去,反而在政策上促使三方走到一起、綁成牢不可破的攻守同盟。

反之,如果繼續像現在這樣由太守和長史負責,太守和長史在擔心通守和司馬背後捅刀子的情況下,反而有所顧慮、有所收斂。

當然不是說此法不好,而是條件不允許、不合時宜,有悖了大隋王朝當前的實情和國情。光是從這一點上說,此法就不行、此法就是劣法。

便在此時,張衡忽然把目光看向了楊集,又向楊廣拜道:“聖人,臣以為衛王對監察之道頗有見解,且好像是在涼州執行了軍政相互監督之制,所以臣認為朝廷不若參考之。”

此言一出,朝殿譁然。工部尚書宇文愷面色嚴肅的出班反駁道:“聖人,臣反對。年審並不是興大獄、更不是針對發生叛亂的野心家,而是常規的巡察。這與如火如荼、疾如迅雷的行軍作戰完全不同,若是讓軍隊插手文臣體系的年審,以亂法度,反而令問題更加複雜。故而臣認為當前之法極好,當徐徐圖之。”

殿中群臣聞言,紛紛出班奏稟,出聲贊成宇文愷之議。

楊廣等大家安靜下來,目光看向楊集,沉聲問道:“衛王,你既然開創了軍政共治涼州吏治之法,且取得不錯的成效,你對張御史大夫之建議,有何看法?”

楊集此時明顯感到一道道目光從背後注視而來,令他如芒刺背,當即起身出列道:“聖人,臣贊成宇文愷之議,臣始終堅持軍政分離的主張,而涼州之所以這麼做,主要還是三面皆敵,不得已而為之,此法只能在關鍵時刻、關鍵地區使用,不能長久。”

楊廣默然點頭,問道:“還有呢?為何不能長久”

楊集肅然說道:“啟稟聖人,臣在涼州所執行的辦法與朝廷所執行的總管府、行軍總管制其實沒有什麼區別。此法主要是為了更好的打敗對手而設,也確實適合戰時、適合戰爭將近的邊境,但若是長期啟用此法,勢必造成軍政一體的大軍閥的出現,這不利於國家的安定團結。這便是打完仗,行軍大總管必須第一時間交印、交割的原因所在。”

“涼州所執行的軍政聯合治吏之法,實際是因為戰爭而生,實際是迫不得已而為之,臣打敗吐谷渾以後,已然取消了。”

這種要事的事兒,楊集可不認,而且也確實不利國家的長治久安,而是軍政共治之法長期執行,大隋必將出現無數個類似漢末的割據一方的州牧、類似安祿山的節度使。

楊集在涼州的時候,從來就沒有隱瞞過自己的想法、執行各種法度的用意深意,故而楊廣十分瞭解涼州那些事。他點了點頭,又問道:“那麼衛王對於太守、通守、司馬各擬一份功績錄的事,又有什麼看法?”

“臣認為弊大於利。臣始終覺得法度當因時而用、因勢而用、因地制宜。而張御史大夫之設想當時不是不好,而是不合時適、不合時勢。但只要不合時宜,那便是不宜使用的劣法……”下了一個結論,楊集便將自己心中的想法一一道出,當眾分析了個中利弊。

聽罷,楊廣目光看著下方的眾臣,面色沉靜的說道:“諸卿,朕也認同衛王所說的‘法度當因時而用、因勢而用、因地制宜’,不宜牽涉更多。”

楊廣此言,算是把張衡的提議否決了,接著又說道:“我等要做的,就是把當前法度的體系加以完善,而不是將簡單的事情變得復雜起來。急功近利,更是要不得。”

楊集:“……”

你是楊廣啊,你還好意思說別人“急功近利,更是要不得”?

“聖人英明!”眾臣卻是轟然唱贊歌,他們不知道歷史的走勢,自然覺得楊廣很穩健、很有明君風範,覺得大隋在他的帶領下,必將進一步強大、輝煌。不過最為主要的是張衡的建議觸動了所有人、所有派系的利益,所以本能的反對、本能去支援提到要害之處的楊集。

“臣目光水短淺,差點誤了大事,還望聖人恕罪!”張衡聽了楊集一番分析,也不再堅持自己的主張。

他提出這些方法,其實更多是一種試探,既是試探楊廣心意,看看御史三臺的職權能夠進一步擴大,同時也是在試探楊集的心志,如果楊集專權之心,如果楊集野心大、企圖據涼州而自立,勢必應允下來,那時必將是一條有死無生險路。

這會兒,群臣也是暗自松了一口氣,可一想到年終大的稽核的大幕即將拉開,心頭也蒙上一層陰霾。

這又是一場沒有刀劍的戰爭,比明刀明槍還要艱難、危險,弄不好、處理不好的話,自己所在的派系一定損兵折將,甚至還會淪落到及及可危的窘境。所以此戰必須慎重慎重再慎重、小心小心再小心,萬萬不能有半點差錯。

可以說,當朝會結束,年審時間定下的訊息就會傳了開去,而洛陽城又將成為風暴的中心,勢必又會風起雲湧、暗流湧動,而攻訐、揭貼、疏劾、匿名檢舉等事也將此起彼伏。

對於一年一度的大暗戰,楊集並不陌生,而且心裡也有準備,他對涼州上下很有信心、對涼州的整治很有信心,根本就不怕別人攻訐、揭發、彈劾、檢舉,即便有人了犯事,那也只是滄海一粟,影響不了全域性。

而他以及整個衛王系,甚至也在等著今年的年審,因為他們在對付隴西李氏一事上,既不能擅自開戰,更不能落下擅自監視他人的話柄,所以不能貿然開戰,必須藉助年審這個理由,進行冠冕堂皇的彈劾、開戰。

見諸事議定,楊廣沉聲說道:“諸卿散朝,議事堂諸堂、四省六部九寺主官和次官留下來,與朕一起商議軍政。”

“臣遵命!”群臣轟然應命,一一退出了宣政殿。而隨著他們的離開,吏部大調動、年審將進行的訊息,也如一陣颶風從皇城開始,傳向在整個洛陽城。

待到群臣散去,殿中只剩下二十多名重臣,一下子便清淨了下來。楊廣這次也沒有更換地方,直接便向段文振問道:“段尚書,對於軍府的整頓,兵部可有具體的執行辦法?”

段文振當即起身,上前拱手道:“聖人,兵部吸取衛王成功之道、軍改出現的大教訓,做出了比較周詳的方案,尤其是在監管、安置老弱等方面,更是加大了力度。”

說到這兒,段文振轉向又說道:“不過此法一旦執行,需要涉吏部、民部、司農寺、地方官府配合,否則的話,兵部無法及時安置撤併軍府的士兵。”

“嗯!考慮得比較周全。”楊廣點評道:“若是沒有將這些內容、這些隱患考慮進行,必將又會造成失敗,而軍府在地方之上,其造成的影響遠勝于軍改。”

“聖人英明!”段文振說著,又拱手道:“聖,初步擬定裁汰邊軍之條陳,已然印製一百來份,還請聖人御覽並請諸位同僚查鑑。”

————————

記得之前已經在“作者說”裡回應過這些問題了,可仍舊有人在堅持自己的主張,仍舊堅稱古代取名必須“男楚辭女詩經”的觀點,仍然說隋朝說“萬歲”是致命,而且還在私信上一次次提及,只好正這兒再提一遍了——

隋朝思想開明,龍、鳳、萬歲、千歲不是皇家專屬,其他人也能用來當名、當字,史萬歲就是最為典型的例子。百姓興奮的時候,可以當著楊廣的面說“衛王萬歲、滕王萬歲”。而皇帝的自稱也很隨意,有時是朕,有時是我、吾、某,皇子們甚至可以在朝會之上稱皇帝為“阿耶”、“父親”。

當然了,人們在給孩子取名的時候,也存在“為長者諱”、“為帝王為尊者諱”。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前者就是說你的大名,不能與長輩同字、同音。要是你出生了、有了名字以後,你的叔叔才娶妻,而你叔母名字裡恰好有個字與你同字、同音;那麼作為晚輩的你,極有可能被改名,要麼就是以字、以小名為大名。不過也不是絕對,凡事都不能一概而論。

至於後者,我們就以東晉名將毛寶之子毛穆之來說好了,這是一個非常直觀的例子:毛穆之、字憲祖、小名虎生,此人先是因為有個皇后叫王穆之,毛穆之只好棄大名“穆之”而不用,以字“憲祖”為大名;後來他的上司、桓溫之母的名字裡有個“憲”字,又棄“毛憲祖”這個大名,改以小名為名。

到了唐朝,又因為李虎的緣故,死了很久的“毛虎生”被改成“毛武生”。之後的武則天特別喜歡改年號、賜惡名惡姓,於是乎,他的名字又被改了。

他最後叫什麼,我就不知道了。

至於執必須套用“男楚辭女詩經”觀點的書友,大可以看看南朝蕭家、陳家,隋唐楊堅、李淵家族的名字,另外還可以看看範陽盧氏子弟的名字……要是看了這些,就會知道“男楚辭女詩經”觀點只是參考,而不是必須。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唐人的餐桌我有一劍神秘復甦深空彼岸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光陰之外7號基地宇宙職業選手不科學御獸明克街13號
相關推薦
西遊:開局抽了個至尊寶極品至尊寶圖先天宗修真從培養靈根開始快穿宿主:腹黑男神,真要命大唐天外客大唐破軍龍珠之完美世界斬男色小戶千金
作者碧海思雲其他書
大隋第三世 都市傲訣 神鵰變 大唐天外客 大唐破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