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節流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下午這一頓能夠取得400多貫的毛收入,出乎了趙信的預料之外,因為他獲得的,只是30多貫發泡劑的收入,預計當量能起來,饅頭跟包子的數量,達到某種平衡的時候,也就是10萬個饅頭左右,其中要平衡包子和饅頭,他每天都是固定的100貫的收入。

看起來,趙信只是拿了微不足道的小頭,只是4萬個包子,就有最少300貫的利潤,可是這部分的利潤,絕大多數,都要交給長弓隊的訓練。

在所有利潤的分配比例之中,4成左右,歸了工人和苗遠,剩下的6成之中,七成給了長弓隊,本身,需要龐大投入的長弓隊,變成了由苗家莊來負擔,最起碼說,建設長弓隊的巨大支出,是節約的。

這不是一筆小錢,如果未來,整個守衛力量,擴張到700人的話,缺口高達2萬貫,實際上,拿現在兩個半天的銷售額,就按照利潤300貫左右,一天就是600貫,可以用於長弓隊的支出高達250貫左右,這樣下來,最多3個月,長弓隊的一切都可以配備完畢,趙信可以專門把心思放在提升的苗家莊的防禦力度上面。

順便,趙信還提點了苗遠,雖然因為人力和其他方面的原因,暫時沒辦法提升銷售量,目前只能夠以保州為一個中心,可是當製造數量暴漲的前提下,節流還是可以做到。

包子的生產,饅頭的生產,看起來很熱鬧,可是在趙信看來,還有很多改進的地方。

饅頭不用餡料,包子就必須要用餡料,這就需要大量的肉類,包子的餡,大概是半兩左右的肉,一般的精肉和一般的肥肉和肉皮之類,4萬個包子,差不多就是200斤豬肉,半天消費大半頭豬,小一點的,甚至是一頭。

這是一個巨大的消耗,甚至會影響到肉類的平衡,慢慢的,當供需關係出現了不均衡之後,肉類的價格必然上漲。

這直接關係到整個成本和供應量的問題,肉類供給在苗家莊本身就是很高的,120名訓練的長弓手的,按照要求,一天是肉4兩,這就需要30斤肉,幾乎七八天就一頭大肥豬,只能夠去買肉,可是一天8萬個饅頭,平均2個一兩,就是4000兩,幾乎一天快兩頭豬。

直接購買肉,那麼的不太划算得,也沒有那麼大的量直接去養殖戶裡面買豬,這幾乎便宜30%,屠夫也要賺錢,特別是豬大骨,肥肉,還有一些內臟之類的,清理一下,還是可以吃的,味道不錯的,完全可以固定一天殺兩頭,為此,專門在苗家莊請到一個屠夫也未嘗不可。

當然了,有機會的話,可以進行養豬,苗家莊幾乎是不錯的了,整個莊子最少養了700頭豬的,算是有經驗的,為了未來的發展,可以擴大一些規模,原來養育一兩頭的,現在變成四五頭,看起來,是遠期效應,現在還展現不出來的,可是未來,卻很重要,當苗家莊的規模擴大的前提下,肉類供給可以跟得上銷量,更加節約成本,也增加家庭收入。

包子有餡料,饅頭沒有,饅頭和包子的另外一個共同點,就是小麥,小麥是不能夠直接吃的,必須要磨成麵粉,才能夠吃,因為現在,免費使用量增加,原來用石磙磨面的方法跟不上形式了,不得不加派了人手,甚至是製作更多的石磙,這還是大型牲口增加的前提下,否則的話,只是這個磨面的手工勞動,耗費的壯勞力都要多。

對於此,趙信有解決的方法,靠近苗家莊有一條河,河水的流動速度還不錯,他可以一個水車就好了的,水車不但可以幫助灌溉,還可以帶起磨坊,為以後積累經驗,

水車這東西,並不是跨越歷史的黑科技,在三國時期已經出現了,當時因為軸承不過關,多是一些的人力翻車之類的,到了唐宋時期,漸漸的改進,可以用水裡推動,因為古代知識的流動性不強,加上地方保護和敝帚自珍的想法,流傳的並不廣泛,最少說,保州這邊沒有。

這可是好東西啊,水車不但可以在水力的推動之下磨面,也可以成為灌溉的主體,小河是海河的支流,水量不小,如果有水車幫助之下,再完善乾渠條件,整個苗家莊水澆地的面積,差不多能夠增加3倍。

不要小看這些,水澆地比起普通的旱地,收成上面,多個50%,這是正常,苗家莊數萬畝的土地,只有不足4000畝是水澆地,就分佈在兩條小河的旁邊,只要完善溝渠,水車從河水之中打出來的水,就可以充斥在整個苗家莊,到時候,多了幾倍就是多了1萬畝以上的水澆地,對於糧食整體的提升幅度,相當的可怕。

肉的問題,可以放一放的,那個暫時影響不大,一個10來萬,甚至加上保州,幾十萬人口的軍州,每天一兩頭豬,造成的影響不大,真的這裡少了,完全可以到別處購買啊,保州靠近海河流域,交通便利,就算是從海州乘船到大名府,也不會超過10天的時間,真不行,就到大名府去購買。

麵粉的問題,不得不解決了,之前,趙信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伴隨著銷量的逐步上升,村民手中累積的麵粉,一點點的消耗,甚至連苗遠都看出來了,這幾天,從工人之中挑選出了三十多個精壯,專門去做麵粉,甚至還佔用了部分的牲畜。

這才是每天平均8萬饅頭的樣子,如果未來,進一步擴大,從保州走向其他地方,甚至只是整個保州的城鎮鄉村,這個需求量就非常的龐大,人力有些杯水車薪了。

水車很簡單,說白了,就是後世風車的樣子,那是一個玩具,被風吹著,就可以轉動,水推動,同樣如此,只是多了一個可以濟水的鬥就好了。

稍稍回想了一下,畫出了一個圖紙,讓木匠和鐵匠照著造,村裡沒有合適鋼材,在趙信收集的兵器之中,有一些寶物類的兵器,材料極好,可以用作主軸,比木質的,或者是鐵質的都經久耐用一點,他直接給了材料,讓鐵匠幫忙加工成型。

鐵匠看到這個材料,驚呼連連,這可是千鍊鋼,在武器用鋼之中,分為普通的鐵,精鐵,鋼,百煉鋼,等簡單的幾種,大部分的步人甲和禁軍用普通裝備,都是用鐵的,最多是冷鍛工藝之下的鐵,精鋼,鋼,百煉鋼,按照等級的不同,會製作不同的武器,到了小隊長就可以用精鐵了,必須要中層軍官,才會用得到鋼。

這其中,薛玉和孫吉是不同,這個千鍊鋼,就來源於孫吉手中的一把長刀,他的硬度和韌性都相當的不錯,在卡牌系統之中,屬於最出色的一種,被挑選出來作為軸承。

看著鐵匠激動不已,刀劍,永遠都是鐵匠體系之中,最頂級的工匠才能夠製作,可是對於趙信而言,無所謂。

這些材料本身就是刀劍的材料,想要把它打成刀劍,他直接複製出來就好了,還節約了大量的時間,有一段時間就能夠開啟2級了,刀劍還不容易。

從後世走來的他,知道武器永遠都是第二重要的,關鍵是生產力,就跟長弓一樣,他的優勢永遠建立在優秀後勤的基礎上面,二戰時期中日兩國,一些國外的優秀步槍到這裡,水土不服,原因無他,後勤,中日兩國的生產力都相對薄弱,只有擲彈筒,三八步槍這樣的簡單武器,對於後勤壓力不算太大的武器,才是是中日兩國發展的重點。

北宋不存在抗戰時期中國的問題,能夠建立起一個生產力驚人的手工作坊,進一步壓低人工的成本,讓一把箭的成本降低七八成,讓產量提升七八倍,長弓就擁有了類似於熱武器的鋼鐵投放能力,個體優勢就再也無法展現到了軍隊之上,反倒是結成戰陣,令行禁止,擁有很強的鋼鐵投放能力宋軍,成為壓倒一切的力量。

之前的宋軍,面對著的對手的騎兵優勢,只能夠結陣,用重步兵保證防禦力,被動的抵抗,現在,只要有步兵和重步兵固守住,後方的長弓兵一直射就好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射程在200步以上的長弓手,對於任何的兵種都有巨大的威脅,或許他的移動力不快,無法追的上敵人,可是只要是固定野戰,也沒問題,1箭不行10箭,10箭不行100箭,用資源和武器,取代人的作用,把戰爭,從戰術上面,改變到資源上面,發揮出宋朝的最大威力。

甚至未來,當戰爭勝利了,從另外的方面,解決了馬的問題之後,這些長弓兵和步兵,也可以成為騎兵,不能說是騎兵,只能夠說是騎馬作戰的,跟後世的滿清八旗一樣。

在後期,滿清八旗之中絕大部分,都已經轉化為重步兵了,還是那種騎馬作戰的,一旦接戰,由一部分輕重騎兵壓制,重步兵下馬結陣,然後集團衝鋒打贏戰爭,這是滿清八旗制勝的法寶之一。

這些都是後話,簡單的提點了幾下,就降低了某方面的成本,最關鍵的是,趙信還對製作饅頭的作坊走了一圈,進行了調整,這個調整,主要就不是原材料上面了,而是生產的方式和統籌。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宇宙職業選手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我有一劍不科學御獸深空彼岸光陰之外明克街13號唐人的餐桌神秘復甦7號基地
相關推薦
馴狼為妃無限沉淪真千金重生後變病嬌了舉國:我打遊戲拯救全世界源力戰士叩問仙道抽卡救不了詭異世界回到清朝做鹽商我在諸天締造神話我的厲鬼會修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