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 配不配?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祝守一在這裡是聽到了阿九對於事情的看法。

說實話祝守一還是很高興的,至少他聽得出來,阿九對於他說的內容是很感興趣的。

同時阿九提出的點也讓祝守一很感興趣。那就是說西遊記這本書是否有被高估。

又或者說,這本書放在現在應該如何評價。

這個問題在祝守一看來其實是有一點複雜的。

但是複雜的問題簡單化就是他要做的事呀。

這裡祝守一是要分享一下他個人的經驗了。

可以說這是他對於這本書喜愛的重要原因所在了。

第一遍,只看情節。可以結合各版影視劇。看完覺得,哦,挺有趣的。

第二遍,看回目。看完你會逐漸接受一些概念:孫悟空還叫心猿,還叫金公。豬八戒還叫木母,沙和尚還叫黃婆,唐僧還叫赤子。白龍馬還叫意馬

舉幾個例子

第五十三回禪主吞餐懷鬼孕黃婆運水解邪胎

這一回講的是唐僧誤食子母河水,沙僧幫孫悟空取來落胎泉水幫唐僧打胎。

我們逐詞來分析一下回目名。

禪主對應唐僧。

吞餐對應喝子母河水。

懷鬼孕我們先放著不說。

黃婆對應沙僧。

運水就是字面意思。

再舉一個例子,第五十八回二心攪亂大乾坤一體難修真寂滅

這一回講的故事是真假孫悟空打遍三界,唐僧師徒原地踏步等著,最後由如來佛識破假悟空,真大聖歸隊。

同樣的方法:

二心指的是誰?

攪亂對應的是什麼?

大乾坤指的是什麼?

一體指的是誰?

真寂滅究竟是什麼?

這次祝守一不直接給出答案,畢竟這當中的問題也是瞭解西遊的過程。

第三遍,看詩詞。祝守一覺得很多朋友看西遊記的時候,對於其中的詩詞都會跳過。

誠然,西遊記這本書,你不讀詩詞完全不影響理解劇情。

可是一旦你多個心眼看了一眼其中的某首詩,就開啟了新世紀的大門。

《西遊記》這本書,幾乎每一回開頭和結尾都喜歡放上兩首詩。比方說開頭,通常給你來一個“詩曰”然後結尾的時候喜歡來一個“有詩為證”。你在看完這一回故事之前,會覺得這些詩屁用沒有,但你看完整回故事之後,再回去讀一遍這些詩,就會明白:哦,原來吳承恩要講的是這麼個東西!

第四遍,思考-求證

書中有一些很特殊的段落,通常是唐僧和孫悟空的對話。

比方說師徒幾個人安安穩穩走到個地方,唐僧發了句牢騷,孫悟空就會向唐僧問這樣一句話“你是不是把《心經》忘了?”然後孫悟空就會和唐僧進行一段關於佛學的討論。

類似橋段在書中出現了大概四五次,建議大家有機會都去查來看一看。在這類橋段中孫悟空所說的東西,是《西遊記》最精華的部分之一。

其實祝守一覺得,好多人對古典小說只是愛好,接觸的的東西也只是膚淺的口水解讀,並不關注相關的學術知識背景。所以,常常出現把文學專業入門級接觸的材料視若珍寶,以為發現了《西遊記》的什麼玄機、隱語。

其實,每年文學專業發表有關這些小說的研究文章,汗牛充棟。你隨便想到的東西,不好意思,基本都被人不知道研究了多少遍了。而且,掌握的材料要更豐富,闡釋得要更透徹。所以起碼要對這些書的來龍去脈搞清楚,知道前人對它們是怎麼解讀的,目前學界對它認識到了什麼程度等等。靠著倒騰好幾手的網路段子是會漏洞百出的。

1.成書年代早,江湖地位高。

去翻《中國通俗小說書目》,抑或是《中國通俗小說總目提要》,你就能清晰看到《西遊記》崇高的江湖位置,除了宋元話本那些粗略的故事,章回小說的天下就是《三國》《水滸》《西遊》打下來的。即便是不承認作者為吳承恩的人,也大致認定《西遊記》成書在明嘉靖年間,具體比較復雜,但這是公論,它比“嘉靖間大名士”所作的《金瓶梅》還要稍早的。

而當時這種章回小說體制的書籍寥寥無幾,多是仿《三國》的《列國志傳》一類,因此,《西遊記》的“古”是它今後無論如何不會被人矮視的入門條件。

華夏古代文學有個特點,新文體、新文類一出世大多都是經典,越往後越走下坡路,詩的體系過於龐大不論,像是詞,元明清人再也沒寫出過五代詞宋詞那樣的水平;像是文言小說,唐傳奇一出世便是典範,直到將近一千年後的蒲松齡那才勉強算是媲美一下。神魔小說也是一樣,《西遊記》不跟別的型別作品比,就它之後出現的什麼《封神演義》《四遊記》其餘的三部,清朝的什麼《綠野仙蹤》等等,比起《西遊記》來也簡直是粗鄙不堪了。同時他還有《西遊補》《西遊後記》這樣的續書,你見過有給《封神榜》寫續書的嗎?

所以它成書早,這樣江湖地位一下就擺那了,後來的徒子徒孫又太不肖,那它當然就有資格做大了。

2.體積龐大,容易成為經典。

《西遊記》100回,82萬字,通觀整個章回小說史,能耐得性子白話這麼多字的沒幾本。但是,四大名著跟《金瓶梅》都是夠得上標準的,這也就是為什麼人家兄弟五個可以攢一塊兒說三道四,別的你下不了那個功夫根本就插不上嘴。《儒林外史》一共56回,按說藝術質量是夠格的,除了五兄弟排輩分也就是它了,但為啥不搞個五大名著,大概就是因為把它往上一擺太薄了嘛。

當然這只是揣測,但是這側面體現出的是一種創作態度問題。《三國》《水滸》《西遊》創作的時候哪有什麼章回體成法?他們能夠寫這麼多字,恰恰說明他們是用心的,注入了藝術追求與精神寄託的。而在章回小說體系裡,能將章回寫到三位數的書籍是不多的,大多往往寫個三十回五十回便詞窮了,這種態度下自然藝術質量也不可能過關。而在晚明或者清朝中後期,章回小說會有迎合市場的問題,有的書動輒也會寫到幾百回,但是這是特殊現象,也沒多少價值可言。

所以說,《西遊記》在部頭上給自己創造了成為經典的基礎,這是它不遜色於其他名著的又一大原因。

3.藝術質量問題。

對於文學研究來講,最頭疼的其實就是這種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名著,因為歷朝歷代的人都在說它,固然留有許多材料,但是越是這樣闡釋起來就越複雜。對於四大名著,它們的受眾實在太龐大了,因此便形成了不同的讀者群,喜歡史傳、帝王將相、成王敗寇的自然偏愛《三國》,鍾情俠客英豪、忠義難全題材的自然偏愛《水滸》,熱衷男歡女愛、花前月下的自然偏愛《紅樓》,青春期小男生慕名而來的自然偏愛……當然《金》的問題比較復雜,我覺得其實它的受眾群體才是才學修養最高的一批人,這裡先不細論。

但是關於《西遊記》,在今天人看來似乎是屬於那些喜歡鬼怪精靈,具有獵奇心理的人才會偏愛的,這一認識的對錯不論,但是這不符合《西遊記》的接受史。其實“四大名著”合稱是近現代才有的,而也得益於這一普及性的文化傳播,《西遊記》原著才被這麼多的人看到。但在之前,《西遊記》原著的受眾還是很小的。

大多數人都知道有個猴子老豬跟一個和尚取經的故事,但你讓他說出自哪裡,誰都說不上來,不認字!所以,在整個大的“西遊文化”氛圍中,《西遊記》原著反倒成了最沒有話語權的文字,西天取經的母題可以是小人書、唱大戲的、說評書相聲的,但是因為它們要服務於各自的表現形式,因此也就不可能傳遞出原著所要表現的東西。

這裡插一句,祝守一在前幾天看最新的《文學遺產》,其中有一篇文章《明刊百回本《西遊記》序言、批語、卷名及題辭探微》,作者叫郭健,他的主要創新觀點就是,把《西遊記》看作“道書”的觀念,並不是之前人們所認為的從清人開始的,而是在它誕生之初,明朝人已經把它看成是闡述道教內丹學的“講道”之書了。所以我也借這篇文章說明一下,對於《西遊記》這部書的研究在專業領域內是有精密的研究進度的,一些根本不下功夫的民科最起碼看看近些年發表的文章吧,不要東拉西扯讓人看了錯誤連篇,連《西遊》幾個本子哪年刻的都不知道就大放厥詞。

祝守一知道裡面推崇《西遊記》主旨玄奧精微的大有人在,但是以祝守一的閱讀與思考來看,更傾向於“遊戲說”,其實諸多攀附道教佛教體系對它的解讀往往是很牽強、很煞有介事的,專業點叫過度解讀。因為就《西遊記》所體現的釋道術語或者什麼隱線伏筆來看,其實古代一個聰明又勤奮的大秀才隨便從《道藏》《佛藏》或者陸九淵集裡翻幾段都能寫出來。

因為今天我們沒有古代文人那種閱讀環境與文教機制了,所以對古典文學接觸比較少的人,自然會覺得自己印象中只會談鬼說怪的《西遊記》突然冒出這麼多講道參禪的東西,這麼多似乎是玄之又玄的哲學、宗教術語,那它當然是很牛逼了。

但是,事實是,如果真讓具備一點兒宗教知識的人來看它,《西遊記》的那些東西並非十分高明,並不是一個具有極高道教修養與禪宗知識的人寫的東西。因為具備這種知識水平的人在明清一抓一大把,《西遊記》作者還真不夠格。

當然一類人為了另闢蹊徑譁眾取寵,把《西遊記》的道家內丹說演繹得神乎其神,有的沒的一通亂說,無非只是名利二字罷了。這樣做不是在彰顯《西遊記》的什麼價值,恰恰是毀了這部偉大的文學著作,它是什麼樣的就該是什麼樣的,不是你拿一點兒入門級的無聊解讀就能隨便講別人沒看懂的。

但是《西遊》高貴也正是在於它的“遊戲說”,《西遊》的“遊戲”是一種智者的遊戲,超脫了具體意識形態拘束而做的狂歡文字,作者利用取經這一故事框架,將儒釋道三家的任何神聖性、莊嚴化極盡玩弄,同時利用神魔系統把現實社會的種種醜態也放肆地加以戲謔,他極為享受創作幽默文字與滑稽情節的過程,他樂於把任何你們要認為神聖的東西俗化、民間化、市井化。

同時,作者其實又有很強的入世精神,他也不希望這部自己悉心經營的文字過於“無用”,所以他將其中一些稍有攀附價值的情節做了所謂哲學上的處理,譬如將孫悟空的生命軌跡附加到心學中“放心”到“收心”的邏輯,其實無非是簡單的情節處理與文字機巧,宗教道理無非也只是釋道兩教尋常的參悟之說,儘管極有哲學奧義,但這在宗教裡是很尋常的,不見得是什麼大智慧。但是因為它是小說,所以整個取經過程似乎就有了“修心”這一極具哲學蘊意的價值屬性了,它便失去了純粹宗教這一參照標準,那對它的闡釋便有了胡說八道的根基了。

作者其實沒想著給《西遊記》安插一個主題,因為前代諸多的研究都一再表明,種種要給《西遊記》定性的人,似乎都在收到這僅有的80幾萬字的嘲弄,似乎作者已經意識到了後人的迂腐,見到和尚就只會想到唸經,見到道士只會想到打醮的思維邏輯在他看來可笑之極,他就是要用天馬行空、涯涘無礙的文字與情節好好戲弄一下這些刻板的人們。

所以,從這個角度講,《西遊記》的藝術成就是複雜的,但正因為它的複雜,所以才塑就了它經典性的形成。沒聽說誰會討論《封神演義》《好逑傳》的主旨而罵街的,這就是《西遊記》的成功,與它被人定性為所謂的奇書、名著是無關的,有關也因該本末倒置過來討論。

但是,如果你用今天的文學批評眼光來看《西遊記》,說它內容不連貫,前後自相矛盾的地方很多,人物形象不統一,語言粗鄙等等,這些都是沒毛病的。問題是它誕生距今已經四百多年了,你用今朝的劍斬前朝的官能行嗎?更何況這對《西遊》是不公平的,《三國》《水滸》裡面這些問題有的比《西遊》更嚴重,而且就對人性挖掘與深度刻畫層面講,《西遊》能把上述兩書秒成渣,只不過人們往往被他的俚俗性給矇蔽了而已。而即便是《紅樓夢》,賈寶玉林黛玉到底幾歲誰也說不清楚,一會兒大一會兒小的誰受得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所以祝守一覺得,不要糾著一點兒時代局限性的錯誤就橫加指責,《西遊記》不僅無愧於躋身“四大奇書”“四大名著”,它也無愧於媲美其他書籍,在有的方面,它甚至可以凌駕於它們之上。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7號基地唐人的餐桌宇宙職業選手光陰之外神秘復甦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不科學御獸深空彼岸明克街13號我有一劍
相關推薦
手術檯簽到,醫術震驚全世界!我從火影開始傳播黑暗完美世界之光明仙帝截教少教主假面騎士之慶賀就能變強三國影片君:開局盤點十大猛將!大秦祝巫師諸天投影,開局盤點十大裝逼人物從黑光病毒打穿世界神詭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