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毫無疑問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此時的九叔也是問了祝守一一個問題,那就是這本書到底應該如何去看。

這個問題雖然很籠統,但祝守一覺得也很好說明清楚。

祝守一覺得其作為古典文學“四大名著”《西遊記》《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和暑期檔“四大名著”(即《西遊記》《還珠格格》《亮劍》《新白娘子傳奇》)兩個組別的雙料冠軍,《西遊記》經受住了《紅樓夢》和《還珠格格》的雙重挑戰,堪稱經典文學和暑期衛視的跨界總霸主。

近年來,許多人從《西遊記》中發掘出不少諷喻職場現實的內涵,力圖帶我們認識到這絕不僅僅是一部少兒讀物。許多內幕揭開,令人冷汗涔涔,大呼過癮。事實上,諷喻也只是《西遊記》的多重內涵之一,其實《西遊記》是用密碼寫作的,如果我們將其解鎖為明碼,還將發現一個更加宏大的世界。

那如何參透《西遊記》的九重密碼?

為什麼《西遊記》這麼成功?要回答這個問題,就需要認識到它深邃的層層內涵,而不僅僅停留在有了金箍棒和筋斗雲怎樣扮英雄的幻想中。我認為讀《西遊記》至少要參透九重密碼。

第一點,老少咸宜的精彩神魔打鬥。作為一部名著,首先要在觀賞性層面立得住腳。

我從未遇到過哪怕一個人不認可《西遊記》的觀賞性——是的,沒有,一個都沒有——包括文盲——除非有人連文盲都不如。古往今來沒有哪部文藝作品的讀者群能夠覆蓋全人類——除了《西遊記》——我甚至相信還可以覆蓋神、仙、佛、鬼、妖類。

儘管這是最膚淺的一個層次,是把密碼當明碼看,但不誇張地說,僅憑這個層次,《西遊記》便已無愧於人類文學藝術史上的一份瑰寶。

第二點,個人戰勝組織的英雄史詩。少年!你可曾為一人一棒(確切地說是一猴一棒)大鬧天宮的壯舉忘情喝彩?你可曾被自封“齊天大聖”的通天豪情點燃心中的烈焰?你可曾被力敵十萬天兵、滿天神佛的鬥爭精神感動得淚流滿面?你可曾被86版電視連續劇裡最高統治者玉皇大帝被嚇得鑽桌子的狼狽神情逗得開懷大笑?三界六道四大部洲還有比這更恢弘壯麗的個人英雄史詩嗎!現實中,個人在組織面前是渺小的,更遑論國家,但超級英雄卻往往上演著銅頭鐵臂對抗政權組織的好戲,而我們的英雄孫悟空卻以一己之力對抗整個天庭!超人、綠巨人、金剛狼、神奇女俠不得不甘拜下風。

第三點。百折不撓的勵志故事。相信大家小學都學過一個寓言:《猴子掰玉米》,寓意缺乏定力、見異思遷之人終無所成。然而《西遊記》卻是一隻猴子堅定執著,終成正果的故事。還有原本弱小怯懦的唐僧、原本貪吃好色的豬八戒、原本犯過大錯的沙和尚以及原本不怎麼樣的白龍馬,他們都經受住了重重考驗,修成正果。其實,最是百折不饒的還並非這幾位:唐僧是佛祖座下二弟子金蟬子轉世,歷經十世修行,而教孫悟空武藝的須菩提祖師門下弟子輩分是“廣大智慧真如性海穎悟圓覺”十二字,孫悟空、豬悟能、沙悟淨都排在第十輩。沙悟淨說他在流沙河吃了九個取經人,那麼唐僧就是第十個。十、十、十,這可不是什麼巧合,而是如來佛祖更加令人驚嘆的執著。

第四點,深邃神秘的修仙哲理。這畢竟是一部以神仙妖魔為表象的小說,人物、法器、數字無不充斥著帶有宗教暗示的神秘色彩,使得全書更顯深邃神秘而富有哲理,說穿了就是裝逼成功。比如師徒五人(含白龍馬)分別代表了陰陽五行,相生相剋。

一路上遇到的妖魔也是以五行相生的順序出場,解決他們的辦法也必須用相剋的屬性。書中出現的數字,比如金箍棒重13500斤,花果山有妖猴47000名,取經走了14年(5048天,一藏之數),其實都是煉丹術中的一些引數。一條取經路,引嬰兒、斬三屍、煉內丹、脫外胎、去金公、存木母、逐心猿、收意馬、肝火滅、腎水枯……細看目錄,無外乎丹爐裡一道提煉程式[3]。不少人糾結於《西遊記》到底是弘揚佛法還是道法,更有人提出其實是在弘揚王陽明的心學。

第五點,諷喻現實的小說。應該說《西遊記》的本質畢竟是一部諷喻小說,很多人發現一個規律:沒背景的妖怪一棒打死,比如白骨精、老虎精等野妖怪;有背景的比如神仙的坐騎、童子即便作惡多端,主人趕來一句話就帶回去,啥事兒沒有。這就是現實。

其實本質本來非常簡單——利益分配,但往往又要披上掩蓋本質的外衣,反而常表現得極不合理。比如《西遊記》中很多人明明會飛,為什麼要讓唐僧慢吞吞地走十四年去取經?孫悟空大鬧天宮時那麼厲害,神仙都被打成縮頭烏龜,為什麼取經時反而連他們的童子、坐騎都奈何不了?

這些都算淺層次的疑問了,更深的還有:誰都知道猴子偷桃,玉帝為什麼偏偏讓一隻猴去管蟠桃園?紅孩兒只是一個妖怪的兒子,為什麼那麼囂張?關鍵是他極其囂張地侮辱完了觀音這麼大領導,領導還忍氣吞聲地給了他不錯的職位?

相反青牛精的金剛鐲那麼厲害,什麼兵器都能收,連如來的金丹砂也照收不誤,但他只收兵器不傷人,太上老君一來他又立即伏法,怎麼就這麼有教養呢?

須菩提祖師到底是誰,他為何莫名消失了?為什麼玉帝要求鳳仙郡拜佛才給下雨?小雷音寺黃眉老怪為何膽敢冒充佛祖?三個犀牛精為何敢在靈山腳下冒充佛爺享受香油,還持續了上千年……

《西遊記》留下了太多疑惑,但只要您看穿他們的神性,理解他們的人性。

第六點,明朝皇帝扶植私臣對抗公權。如果能把《西遊記》紮紮實實地放在成書的明中後期時代背景下再來看,我們不難將書中隱喻和史實對應起來。

大鬧天宮時,如來曾向孫悟空宣傳玉帝的修煉年限:“他自幼修持,苦歷過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該十二萬九千六百年。”1750,這就是作者留給我們的第一個密碼。如果我們把玉帝看作人間的皇帝,用再把“劫”這樣的神仙數字換成現實中常用的年。

皇帝,1750年,這不難算。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創立皇帝制度,歷過1750年,來到明世宗嘉靖八年。明神宗萬曆二十年出版的世德堂本《西遊記》諷喻的現實故事大多正是由嘉靖初年徐徐展開。

《西遊記》的主線當然就是西天取經這個專案,其本質是佛教東擴,透過將大乘三藏真經傳播到東土,搶了不少道家的香火。這顯然影射了明朝皇帝(玉皇大帝)有意扶植內朝私臣(佛教),來對抗過於強大的外朝文官(道教)的政治手腕。

扶植一派,打壓一派,這是政治博弈中最常見的手腕。道教神仙幾乎壟斷了天庭的清要職位,卻不怎麼聽玉帝的話,所以玉帝扶植佛教集團,平抑一下道教。

我知道您在疑惑什麼:玉帝這麼厲害?

其實您誤會了,這不是厲害,恰是窩囊。誤會的根源恐怕就在於對玉帝、如來、太上老君這些角色的定位失誤。很顯然,玉皇大帝暗喻明朝皇帝,甚至可以具體到明世宗(朱厚熜,年號嘉靖,以下稱“嘉靖帝”)。皇帝還要耍這些手段,您說這是厲害還是窩囊?

很多人將如來佛祖置於一個高於玉帝的地位,或者退一步認為佛教集團是獨立於玉帝的道教集團之外的一個平行勢力。必須指出,這些認識都是錯誤的,《西遊記》講的就是一個朝廷內部的官場,而不是國際關係與貿易。

事實上,玉帝根本不是一個道教神祇。在任何道教理論中,最高神祇都是三清(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道君、太清太上老君),根本沒有什麼“玉皇大帝”。至於說什麼玉帝是道教四帝(其實道家更常用的稱謂是“四御”)之一,位於三清之下,就更是謬以千里。還人說玉帝最初是道教“六帝”之一,後來巧妙地將六帝變四帝,自己“脫臣為君”,翻到了三清之上,所以才有《西遊記》中的一系列鬥法。此說頗得宮鬥陰謀大戲之精髓,但《西遊記》絕無此說,請不要脫離原著,臆造概念。

所謂玉皇大帝只是一種樸素的民間神話,是以華夏皇帝為原型構建的一個人格化神祇,不屬於任何宗教。那既然是皇帝,請問在中國古代政治體系中,有高於或平行於皇帝的角色嗎?

這很明確地將佛道神仙以及一些散仙同列於玉帝的臣子行列,君臣關係非常清晰。《西遊記》的設定其實完全是明代朝廷(含後宮)架構的對映。

玉帝是整個宇宙的皇帝,天庭是他管理宇宙的行政體系。道教是天庭最強勢的一個政治派系,幾乎壟斷了天庭所有要職。佛教是一個公職方面相對弱勢的政治派系,只有如來、觀音等寥寥數人象徵性地在天庭佔個五老虛銜,但和玉帝私人關系更親暱。

這就相當於明朝皇帝是國家君主,朝廷是管理國家的行政體系,文官(科舉進士)幾乎壟斷了朝廷所有清要職位,皇親國戚、太監、宮妃、錦衣衛等私臣和皇帝私人關系更親暱,但很難獲得清要公職,只象徵性地有寥寥數人掛幾個四、五品的虛銜。搞清了這個定位,就不難看穿《西遊記》所寫西天取經這個大工程的本質是在諷刺某些皇帝扶植私臣對抗公權的齷齪行為。

也許您一時還難以接受,因為自《西遊記》出版以來——確切地說是86版《西遊記》播出以來,您一直認為佛教是很正面、很光輝的形象,怎麼突然和歷史上不那麼正面的弄權內臣扯上關係了呢?更可怕的是最後佛教贏了呀,贏了的怎麼可能是壞人!您可能真的得放下某些慣性思維,用更客觀的心態和我一起來看看這本明朝官場筆記。當然,玉帝、道家、佛教都找到了現實對應角色。

第七點,明中後期人類社會形態、

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話題,比淨壇使者的飯量還大!一部經典的小說,不能僅限於陰謀詭計、勾心鬥角,還要勾畫出一個時代的社會形態特徵,市面上的快餐閱讀很少能達到這個水準,所以唯有《西遊記》堪稱經典。

作為一部以個人奮鬥為線索的官場小說,其對映的官場用人機制自然是核心問題,《西遊記》透過道教和佛教不同的成仙法則來體現這個問題的劇烈衝突。《西遊記》反覆提及道家成仙的正統法則——“金丹大道”。此語源自東晉道家思想代表人物葛洪的《抱朴子》:“我命在我不在天,還丹成金億萬年。”

意思是人的命運在於自我修煉,而非上天恩賜。歷代道家不斷豐富、完善、發展這個觀點,本質上是中華民族最深層次的意識形態在本土宗教思想領域的反映。很多道觀裡的對聯寫道:“舉念邪奸,任爾燒香無益;誠心正直,見吾不拜何妨。”表明華夏人人認為,要獲得人生的成就應有一個客觀標準,透過自身努力去達到這個標準而不是向權貴祈求恩賜。

這個標準的具體形式就是越來越客觀嚴格的科舉考官制度,中國人只要勤學苦讀,考上什麼功名相應地就能當什麼官,無須向任何人祈求。

但道教可以說是人類宗教的一個異類,包括佛教在內的絕大多數宗教都宣揚神明完全掌控了所有人的命運,所以人們獲得美好命途的方法是賣力地獻媚於神明,祈求恩賜。取經團最終果證靈山,如來口封取經團成員為佛、菩薩,完全由他一口說了算,淨壇使者不服,但哪裡說得過他?至於那些自我修行的,雖然道行比取經團(尤其是唐僧)不知高了多少倍,但無緣見得佛面,又到哪裡去找菩薩來當,只能在凡間當妖怪。

第八點,對人類社會發展趨勢的預言

作者以現實之外的神話小說形式,對人類社會的現實發展趨勢做出了一個重大預言。

在華夏的傳統中,士大夫必須代表全天下最普遍的公義,絕不容許公然結黨營私,作為天下共主的皇帝,更要秉公管制好這些人。然而晚明“閹黨”“東林黨”“齊黨”“楚黨”“浙黨”粉墨登場,朝廷中明確代表某派私利的利益集團嶄露頭角。這些利益集團不能明說自己代表某個集團的私利,須得披著為國為民的外衣,掩蓋為某集團謀私的真實目的,這就需要將自己吹得天花亂墜,甚至將自我吹噓形成一套看似高深莫測的理論,才能騙到善良的百姓來信仰自己。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西遊記》名為取經,實則多次譏諷這經的虛偽無用,根本不能救苦救難,唯一作用只是騙取無知的百姓落入自家利益盤子而已。

皇帝按理說很不喜歡有政治集團來威脅皇位,至少應該抑制,但晚明皇帝為了擴充私權,不惜扶植某些集團,自以為可藉此形成各個集團的相對均勢,自己居中協調,讓大家都爭相來巴結自己。如此玩火必然只能葬送江山,到最後各派勢力鬥爭不息,皇帝也無法協調,終致亡國亡天下。

《西遊記》中的道家、佛教、地仙、散仙、龍族、凡人都是或明或暗的政治派系,他們在玉帝的默許甚至暗示下明爭暗鬥,李春芳正是以此作出了一個重大預言——他身後將會出現一種新的政治形態:利益集團不再羞羞答答,而將以正式的組織形式登上政治舞臺,以類似“傳經”的形式推廣包裝自己的學說,騙取人民跌入自己的利益盤子。

而皇帝,甚至朝廷,儘管名義上的地位更加鞏固,但實權也更虛化,只能成為各個集團爭權奪利的平臺。當然,李春芳沒有預料到歷史進程會被清軍入關這個偶然事件打斷,但他已經無愧為一位偉大的儒學家、思想家、公共管理學家,一位優秀的公務員、行政事務操作員,他更看透了萬卷青史,勘破了萬丈紅塵,將自己拔出了歷史的長河,所以才能用俯瞰天下的視角一覽無餘。

最後我們要心懷謙遜看西遊。

也有一些朋友堅持認為《西遊記》就是個少兒神話故事,反對從其他角度“過度解讀”,對於這類分析解讀往往只用一句“作者自己都沒想到”就輕輕帶過。

但祝守一認為這恰是一種傲慢的態度,《西遊記》的邏輯鏈條極其嚴密,只有作者有意寫來而我們還沒看懂,絕對沒有作者無意構築而機竅自成的。本書不但不是過度解讀,相反,就連本書也只能帶您窺見《西遊記》的門徑,其真實內涵還有待您繼續發掘。

同時,《西遊記》雖然暗喻了明朝的現實歷史,但它畢竟是小說,不是正史。作者只是將古往今來官場上形形色色的人和事作為靈感源泉,而不是用小說去複述這些史實。小說中很多角色情節能在歷史上找到大致對應,但絕非精確制導,我們也不要試圖將每個細節都在歷史上找出精確對應。

比如我們說玉皇大帝暗喻了嘉靖帝,其實他身上也不乏成化、隆慶、萬曆帝的影子。再比如我們說如來佛祖暗喻了明朝太監頭子,那具體是劉瑾、馮保還是魏忠賢?太上老君暗喻了明朝宰相,那是嚴嵩、徐階還是張居正?這個問題不必太過精確化,否則就落入文學欣賞的下乘了。

所以祝守一覺得,這本書是毫無疑問的佳作就是了。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7號基地唐人的餐桌宇宙職業選手光陰之外神秘復甦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不科學御獸深空彼岸明克街13號我有一劍
相關推薦
手術檯簽到,醫術震驚全世界!我從火影開始傳播黑暗完美世界之光明仙帝截教少教主假面騎士之慶賀就能變強三國影片君:開局盤點十大猛將!大秦祝巫師諸天投影,開局盤點十大裝逼人物從黑光病毒打穿世界神詭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