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七節 印度局勢(2)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因此普遍認為,皇太孫跟他父親不同,持重大氣,皇帝執政的時候,就看好這個孫子,甚至一度反太子勢力寄希望於周固直接繞過他爹登基,可穩重派擔心那會重演建文帝的覆轍,加上反太子勢力主要反的是外戚干政,太子本身是個符號,太孫依然是這個符號,跟外戚勢力關係同樣緊密。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樣,皇太子一直不喜歡這個暮氣沉沉的兒子,不然也不會將他按在曼尼普爾這個鳥不拉屎的地方一待就是二十年。

周固到印度後,做出了一個爭議很大的決定,他跟印度半島上的民族勢力建立了聯絡,用武器裝備支援這些勢力,讓他們的反抗軍配合中國軍隊作戰。他跟某些勢力達成了協議,他不同意印度民族勢力要求的獨立,但是答應戰後允許他們在中國的統治下自治。

這並不能讓所有的民族勢力滿意,不過周固只需要一個派系支援他就夠了,誰支援他,他支援誰。他支援誰,誰就強大。

於是一支自稱印度獨立軍的武裝開始強大起來,領導者是一批商業領袖,他們在英國人打造的商業網路中受益,可他們沒有選擇做英國人的走狗,而是一直為民族獨立默默付出。

軍隊在前線奮戰,周固坐鎮後方,一方面跟非洲公司一起,努力恢復交通,恢復物資供應渠道。他甚至還跟當地的英國以及其他歐洲商業勢力合作,這些人手裡也是掌握著一張複雜的商業網的。單靠非洲公司,在英屬印度這個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很難將海量的糧食分發到每一個饑民口中。

非洲公司從中國、非洲、澳洲大量採購糧食,然後透過當地的商業網,出售出去。大大壓低了當地的糧價,窮人也漸漸能夠吃得起飯了。同時重建起來的商業網,也將當地生產的棉花、靛藍、蔗糖輸送出去。

周固不急於在軍事上採取行動,反而耐心的用一個月時間署理民間商業網路,反倒是非洲公司著急了,他們只有半年時間,現在卻已經過去了四個多月,就剩下五十天時間,可英屬印度大部分依然掌握在英軍手裡。

周固穩定了商業網之後,接著開始跟當地土邦進行聯絡,他向這些土邦主許諾,會尊重傳統,這些土邦依然獨立,以前英國怎麼樣,現在中國就怎麼樣,不會干涉和剝奪土邦王公的權利。

條件則是,這些土邦不能再支援英國了。在英國統治下,土邦王公很少有大量軍隊的,因此拉攏他們被認為沒什麼價值,所以軍方一直沒怎麼進行拉攏活動。

可周固成功拉攏到周邊土邦之後,卻讓形勢大大逆轉,這些人雖然無法為軍隊提供直接的軍事支援,但卻能提供情報,必要的時候可以透過他們的國土迂迴攻擊英軍,駐紮在這些土邦的英軍,兵力分佈、火力情況,都被這些土邦送到了非洲公司軍官的手中。

周固基本上做到了軍隊佔領一地,他就能安撫一地,治安問題大大好轉。他還招募大量偽軍,不是用來作戰,主要用來維護治安,只發放冷兵器,也不訓練,日常就是巡街,解釋說與其將大量資金拿來救濟難民,不如將少部分難民組織起來維護治安,震懾大部分難民。這不是周固心狠,只是他實在沒有辦法救濟所有人。

難民問題很嚴重,破產的農民到處都是,他們脫離了農村之後,都湧入城市,恢復經濟需要一個過程,而這些人已經脫離了舊體系,反而導致舊體系恢復更加遲緩。

徹底解決難民的方式是給他們找到工作,周固想盡了辦法,起初他希望教會能幫忙安置一部分難民,等到戰爭結束,他發現當地一家印度教會發放救濟的同時,讓信徒幫忙修建損毀的神廟,這啟發了周固。

於是他跟所有教會協商,要求教會僱傭難民大興土木,不要求他們支付工錢,只要能給口飯吃。他甚至威脅這些教會,警告他們,如果不聽話,就要關閉教堂之類的。他的威脅很管用,因為他手裡有兵,而且他不信教,他不怕滿天神佛的降罪。而且印度宗教林立,這就形成一種爭奪信徒的競爭,如果基督教在救濟難民,印度教不管,他們的信徒會怎麼想。如果回教在救助信徒,而錫克教不管,信徒會怎麼想。

可教會的資金畢竟是有限的,尤其是那些歐洲教會,他們在印度的經費,大部分甚至是歐洲的信眾募捐的,這筆緊張的經費是讓他們來東方傳播上帝的榮光的,不是漫無目的的救助所有人,儘管他們也不是拒絕救人,只是他們沒有能力。

周固知道這些困難都是實情,很好辦,他介紹銀行貸款給這些教會。為什麼介紹銀行貸款給教會,而不是直接給難民呢,這牽扯到一個信用問題,借款給教會,那是一門生意,借款給難民那就真的是慈善了,銀行家不是慈善家,他們是要賺錢的。相比個人,教會卻是一個不會破產的組織,有政府信用擔保,當然是佔領軍政府,戰爭尚未結束,那麼這個政府就未必能一直留在這裡,因此這風險是很大的。風險大,當然利息就會很高,一分五釐的利息都是人情價,是看在皇太孫宅心仁厚的面子上。

為什麼擔保借錢給教會來做這些收買人心的事情,而不是直接讓政府來做?那是因為政府實在做不過來,政府接收的難民比教會多得多。所以才往教會塞人,在這種經濟崩潰的狀況下,周固實在找不到其他組織可以不計盈虧來做這種事,只有教會的目的跟政府相近,把利益放在次要位置。

在教會的啟發下,政府也開始了大規模的市政工程,將戰爭中損毀的道路修復起來,港口碼頭修復起來,政府辦公機構修復起來。撥款讓學校繼續運作,讓醫院恢復正常經營。恢復政府機構,警察局、法院率先恢復起來。

政府做這些事情,儘管能起到一定的成效,可跟宗教救人一樣,不具有盈利性,也就不可持續。是一種臨時措施,而不是一種商業秩序。

於是周固覺得,應該讓工商業恢復起來,那樣才能透過持續盈利來恢復秩序,他免稅鼓勵商店、商人開門營業。鼓勵新開商店,新開工廠。

但效果不明顯,資本家在戰爭爆發之後,都想辦法逃跑了。歐洲人,能跑的都坐船跑回歐洲了。本地商人甚至有的也跑去了歐洲,或者跑回鄉下躲起來了。後來鄉下饑荒,沒被饑民殺死的,又不知道跑去了哪裡。即便又回城了,可能都已經破產了。而且即便有資本的商人,他們也不打算馬上恢復營業,這是戰爭期間啊,鬼知道那發炮彈就又打過來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為了恢復工人就業,周固採取了緊急措施,拍賣資產。先是將大量英國殖民政府的官方資產以低廉的價格拍賣,吸引周邊的資本家來抄底。從中國、公司印度領地、阿薩姆和曼尼普爾招商。

英印政府持有大量的固定資產,英國人擅長土地財政,他們手裡持有大量的公共土地,拍賣出去就是一筆龐大的資產,但政府不是要這筆緊急的資金,要的是投資解決就業問題,因此定價很低,可有相關條件,相應面積的土地,必須提供相應的數量的就業崗位。

於是一大批的港口碼頭,鐵路、機車廠被廉價拍賣給了資本家。大量公共土地被廉價賣給了商人,哪怕他們蓋豪宅,大修土木呢,能解決就業問題就行。

但最大的殺手鐧還是有組織的恢復生產,他跟當地歐洲人商會談判,跟印度人商會談判,告訴他們,他們的產業必須在一個月之內恢復生產,否則政府將按照商業登記吊銷他們的營業許可。對歐洲人更狠,限期內如果不願意開業的,直接拍賣他們的資產,尤其是那些工廠,因為能解決大量就業問題,如果不開工,是一個巨大的損失。

如果這些人肯開業,佔領軍將會幫助他們解決遇到的難題,包括原料供應問題,治安問題,同時也會保護他們的私產。

低廉價格的公共資產誘惑,沒收財產,吊銷許可的威脅,讓短時間內大量商業機構恢復營業,大量工人回到工作崗位,大量難民找到工作。

當然遇到的問題還很多,這畢竟是一個相對獨立的經濟體,這個經濟體跟舊的商業體系徹底脫離之後,想讓他重新嫁接到新的經濟體系之中,困難重重。周固建立了一個經濟恢復委員會,邀請一些大商人進入其中跟佔領軍政府官員一起工作。

碼頭開始運作,原料問題可以解決一部分,從附近的公司領地可以採購原材料,從當地農村也可以採購一些原材料,棉紗廠等初級加工業開始恢復。但產品賣到哪裡去呢?過去這裡的棉花和棉紗雖然也向中國出口,可絕大多數是用來滿足英國市場的,現在作為世界排名第一的棉紗進口國英國斷絕了跟亞洲的經濟聯絡,這個市場如何填補。(未完待續)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神秘復甦唐人的餐桌不科學御獸明克街13號宇宙職業選手我有一劍深空彼岸光陰之外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7號基地
相關推薦
影子人這個秘書不好惹我在西遊鎮守天牢天書封神傳我的物品能進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