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八節 印度局勢(3)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中國的棉紡織工業規模比英國更大,可是大多數棉紗是自產的,棉花可以進口,但棉紗大多自產,少部分進口,也主要來自於日本、朝鮮等工資低廉的國家,以及美洲等產棉的海外領地。

英屬印度的棉花加工,主要是加工本地棉花,然而出口的更多是原棉,可現在農村地區十分混亂,否則農民也不至於湧入城市當難民了,農村秩序崩潰,導致棉花種植已經中斷,加工當地棉花基本不可能。原料從印度河地區進口,本就是跟日本、朝鮮爭奪了原料資源,棉花價格自然上漲,出口又是跟其他國家競爭,棉紗價格又下跌,在成本和售價兩頭擠壓下,越生產,越虧損,資本家生產的積極性很低。

周固知道,根源就在於突然中斷了對英國出口,而英國本是英屬印度最大的市場。但恢復對英國出口,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即便戰後,都很可能無法恢復。

重點得放在解決當地原料問題上,城市秩序好解決,農村秩序難解決,由於戰爭,由於饑荒,主要是戰爭造成的饑荒,讓農村生產秩序崩潰。

現在中國登陸部隊已經不侷限於只佔領沿海港口,戰線已經推進到了腹地深處,整個本地治裡、科欽以南的印度半島,和中部的大土邦海德拉巴,都已經被佔領。南路軍正在北上進攻英屬印度僅次於加爾各答的重鎮馬德拉斯(金奈),攻打中部最大的土邦海德拉巴。北方戰線,度過印度河的主力部隊,已經開始進攻加爾各答、拉賈普達那(有二十個獨立的土邦政權)。

可以說進軍速度是極快的,兩軍匯合,佔領整個英屬印度已經是旦夕之間。可進軍速度越快,治安問題就越嚴重。

各種勢力之複雜,遠超周固經略曼尼普爾時候遇到的情況,那時候他就感到混亂不堪,那麼一個小國,怎麼能有那麼多的民族,那麼多種語言,那麼多的仇恨和那麼多的恩怨呢。

可現在跟印度一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這裡的獨立勢力是以百為基礎的,幾百個土邦政權,幾百個不同民族,幾百種大小宗教、聖徒勢力。有時候,周固甚至有些同情英國人,他們就是在這種地方維繫了幾百年的統治,但有時候他又惱恨英國,幾百年的統治,大航海時代就開始在這裡立足,但英國人竟然沒有為解決這裡的混亂做出任何努力。書同文、車同軌他們一點措施都沒有採取!

周固不斷的走訪後方的鄉村地區,形似之複雜超出了想象。有包稅商統治下的窮的骨瘦如柴的印度農民,有英國商業資本經營的富得流油的超大農場,有實際上已經破產,卻愣充體面人的小土邦王公,有富可敵國卻吝嗇無比的大土邦王公,有幾百萬自耕農,上千萬自耕加租佃的佃農,還有數千萬完全沒有土地的僱傭。中國有的農業形勢這裡都有,中國沒有的農業形勢這裡也有。

時刻陷於破產邊緣的農民,被地主、殖民者榨乾油水之後,奸商還會爬上來猛吸骨髓,破產邊緣的農民,在他們看來不是一無是處,而是一個個肥羊,高利貸在這裡流行。不借錢就無法生存的時候,即便是魔鬼的錢農民也敢借,借了沒法還,只能賣兒賣女,人口買賣在這裡完全公開化。

周固身在曼尼普爾執政,印度的訊息他聽的很多,英國殖民者吹噓的那些功績,他曾經也相信,比如他們吹了幾百年的廢除人詢制度。可現在周固不信了,有這麼多的罪孽,有這麼多的不公,有這麼多的苦難,有多少是殖民者造成的,相比他們帶來的建設,他們造成的破壞難道不是更多?

可是周固在盛怒之下,卻依然能保持理性,他還是跟那些英資大農場談判,派人通知他們盡快恢復生產,如果缺乏資本,甚至可以介紹貸款給他們。如果不恢復生產,他們的土地將會被政府拍賣給願意恢復生產的投資者。當然他們會得到拍賣到的資金,但顯然在這種情況下,拍賣的價格會低到讓人流淚。

英國大農場被迫招募工人,恢復耕種,農時已經誤了。許多棉田荒廢,那就改種大豆。實在無法開業,甚至暫時都找不到所有者的農場,政府直接接手,從非洲公司調來了一批又一批基層官員,他們組織農業生產是沒問題的。

想盡一切辦法恢復農村生產,在這個農業國家中,九成的就業來自於農業。恢復生產,意味著減少損失,更重要的是解決難民問題。農村無業僱傭找不到工作,就沒有吃的,就會跑去城裡。

所有的努力漸漸收到了成效,也有人的自我適應性,加上印度人極其強大的忍耐力,在沒有發生讓人擔心的全面社會**之前,經濟狀況開始恢復,在開戰五個月之後,佔領區內大範圍的饑荒漸漸結束。

英國殖民政府和私人公司經營的鐵路,基本上都被拍賣給了非洲公司,他們統一管理這些零碎的鐵路,修復損毀的路段,統一軌道標準。一個印度,竟然有十幾種不同的軌道標準。東部跟西部的標準不一樣,山區跟平原的標準不一樣,平原是寬軌,山區是窄軌,窄軌跟窄軌之間的標準也不一樣,有一米的,甚至只有70公分的,簡直就是玩具火車。寬軌有兩米的,也有一米八的。

現在除了個別山區之外,統一修正為兩米軌距,軌距統一了,才能從中國調來機車,恢復運輸。

非洲公司本就有管理鐵路的豐富經驗,甚至是全世界都為數不多的,擁有管理跨境鐵路經驗的公司。非洲公司除了在非洲一修建了大量鐵路,還在印度領地上,從印度河到孟加拉修建了橫穿整個印度的鐵路,並且將鐵路經過波斯延伸到了烏拉爾山脈,跟歐洲的鐵路網都連通起來。

相比這些,管理一個國家的鐵路網,就不值一提了。

將整個佔領區鐵路交給非洲公司無疑是最正確的,他們的工程師找到了最佳方案,為了最快速的恢復交通,他們先集中改造幹線,支線先繼續維持雜亂的標準。幹線恢復了,然後再逐條逐條的修改支線鐵路。軌距統一指揮,從公司領地內的鐵路上,一輛機車甚至可以直接開到印度半島南部。

交通的恢復,讓農村地區的物資可以大量輸送到城市裡,輸送到港口,然後出口。換取糧食等其他必需品,然後經港口,城市,最後返銷農村。

交通,是解決饑荒的關鍵。

終於到了第六個月,印度西岸,南下北上的公司軍隊已經匯合,英軍僅剩下加爾各答、馬德拉斯和孟買以及周邊狹小地區,軍隊數量已經下降到了五十萬人,並且都被包圍起來。

原本非洲公司預計,開戰之後,英國人可以組織最多三百萬大軍的,他們在英屬印度是有一套粗陋的兵役制的,一些退伍兵一直登記在案,時刻可以徵召起來。但誰知道,英國人沒有這個機會,普遍爆發的饑荒,打亂了行政關係。

孟買、馬德拉斯和加爾各答,作為英印政府最重要的城市,加上他們知道一旦開戰,是不可能掌握制海權的,所以這些年他們在這裡修建了大量的要塞炮臺,五十萬人躲進這些防禦工事中,強行進攻不但損失巨大,而且時間上來不及了。

皇太子給的半年之期只剩下了不到十天,十天顯然不足以攻克這些頑固死守的英軍。

周固明白這種情況,他沒有命令日夜進攻,而是派人去跟英印守軍聯絡,派出去的人都是有頭有臉的人物,除了非洲公司的正式代表,還有來自本地治裡的天主教主教,來自海德拉巴的傳教牧師,來自各個教派的領袖,以及英國、法國等歐洲商人,甚至還有被俘虜的英印政府官員。

讓這些人去是向守軍證明他們會得到良好的對待,正式代表則是去下達最後通牒的,告訴被包圍在孤城中的英印軍隊指揮官,他們有七十二小時,也就是三天時間考慮投降,一旦過了日期,公司將不再接受他們的投降。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同時周固向非洲公司保證,將試圖說服皇太子,解除這個半年限制,並且希望讓皇太子承認,非洲公司已經基本上完成了任務,儘管沒有完全消滅英軍,但英軍實際上已經戰敗,不過苟延殘喘罷了。

如果不能說服皇太子,周固保證,如果有機會,他將會補償非洲公司。

一個註定要當皇帝的皇太孫的信用,還是值得信賴的,而且非洲公司也更願意跟周固打交道,如果皇太子的話,基本上不可能跟他們商議,而是直接給他們施壓。

他們從皇太子身上,可以看到那種傳統權術中,君王身上永遠讓人無法捉摸的氣質。

但皇太孫周固就平和多了。

英印軍隊很清楚大局已定,加上印度籍士兵堅守的信念確實不行,儘管這個過期不接受投降的霸道通牒,讓英國人感到很不滿,認為這很野蠻,但他們還是不敢挑戰這種霸道,他們理智的選擇了投降。

印度局勢在五個月二十六天的時候,正式確定下來。

從1600年1月1日,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授予東印度公司皇家特許狀,給予印度貿易特權開始,英國在印度長達兩百多年的存在結束了。

在印度方向,英國也出局了!

不過印度的故事還沒有結束,社會秩序還遠沒有恢復,美國南北戰爭之後,南北雙方經濟重新調整都用了五到八年時間。印度是一個十倍於美國南北雙方的地區,要將這裡的經濟秩序,從混亂中重新恢復本就很難,而且是必須從舊的經濟鏈條上打斷,嫁接到一個新的經濟系統中,難度何止十倍百倍。

周固剛剛結束戰鬥,就開始謀劃印度恢復問題,他迅速向皇太子和皇帝上了一封奏摺,要求在印度進行變法。

最大,也最富有勇氣的改革內容是,他要在這裡:

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未完待續)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神秘復甦唐人的餐桌不科學御獸明克街13號宇宙職業選手我有一劍深空彼岸光陰之外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7號基地
相關推薦
影子人這個秘書不好惹我在西遊鎮守天牢天書封神傳我的物品能進階